第九章 夜深风月(第14/19页)
沈海红微微一笑,道:“明日正午,我与黄公子在清凉台相会。”行了一礼,先行辞去。
黄海博凝视着沈氏背影逐渐远去,心道:“她知道我在等待拂之,也知道她若在场,拂之定然不会出现,是以先行离开,为我二人相会制造便利,真是个兰心蕙质、冰雪聪明的女子。”感慨了一番。
然出人意料的是,黄氏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丁拂之也未出现。他见天色不早,只得怏怏归家。途中发现有人尾随自己,料想多半是曹寅所派官差,意图由自己身上寻获丁拂之,也不以为意。
次日日上三竿后,黄海博方才起床,用过早餐后,先精心梳洗修饰一番,又取出沈海红亲手织的披风披上,便朝清凉山赶来。他自知出发得太早,到清凉台也是等待,是以也不着急,只慢吞吞地赶路。上到清凉台时,仍是提早了半个多时辰。令人意外的是,那里早等着一人,却不是沈海红,而是人参铺店家刘白山。
黄海博先是一怔,随即会意过来,上前喝问道:“你在这里做什么?”
刘白山笑道:“黄公子是来找丁夫人吗?她一早便来了,目下怕是不得闲,劳黄公子空候。”
黄海博正是担心此节,沉声问道:“是不是你捉了沈海红?”
刘白山笑道:“黄公子果然聪明,一眼便看出了关键。”
黄海博道:“海红人在哪里?”
刘白山道:“黄公子想见丁夫人不难,这就请跟我走吧。不过黄公子身后有官差跟着,得先设法甩掉他们。”
黄海博料想对方不过是要用沈海红来逼自己就范,遂点点头,道:“你要我怎么做?”
刘白山道:“黄公子跟紧我便是。”
二人一前一后穿林过岗,一口气奔了数里地。下来山脚,码头边早有船迎候。刘白山引黄海博上船,南行几里,来到一处大宅院,门前及庭院中有数名黑衣侍从守卫。进来堂中时,有一名中年男子已候在堂中。
刘白山介绍道:“这位便是我家主人。”
那中年男子拱手道:“在下刘远。黄公子,久仰了。”
黄海博颇感意外,道:“我曾听江宁织造曹寅提及辽东有位巨富,是契丹皇族后人,名字也叫刘远,莫非正是阁下?”
刘远道:“贱名不足挂齿,正是区区在下。”
黄海博便开门见山地问道:“应该就是你,两年前设局夺取了丁氏心太平庵藏书吧?”
刘远很爽快地承认道:“不错,是我做的。”
黄海博冷笑道:“你对付丁氏,尚使用手段,而今竟然也学强盗一般,做起了绑架的勾当,可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刘远不理会黄海博的冷嘲热讽,只笑道:“黄公子,你本是读书人,一向只爱安安静静地待在千顷堂读书,最近可是大大的反常,跟江宁织造署走得极近,为此还招来了不少祸事,我可是在你身上下了不少功夫。”
黄海博心念一动,问道:“莫非在江宁城中夜贴告示、陷江宁织造曹寅于尴尬境地的那件事,也是你所为?”
刘远笑道:“我以为黄公子多少会感激我手下刘白山两次救你,想不到你竟能猜到此节,到底是黄虞稷黄公的独子,心智可是不一般。不错,告示那件事也是我派人做的。不过我不是有意针对曹寅,只是想让曹寅及手下人少管闲事,还你黄公子一个清静。”
黄海博道:“说得好听,无非是给你更多机会谋夺我千顷堂藏书而已。”
刘远收敛笑容,正色告道:“黄公子,上次你告诉刘掌柜,说‘明人不做暗事’,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你既已知情,一切圈套诡计便已无用,咱们便如你所言,打开天窗说亮话。”
黄海博道:“废话少说,沈海红人在哪里?”
刘远道:“丁夫人人在里面,一根头发也没少。黄公子只要签下这纸契约,同意将千顷堂藏书全部转让于我,我便放你二人走,还会奉上一大笔银钱,足够你二人过完下半辈子。”言语之间,竟似将黄海博和沈海红当作了一对。
黄海博道:“你为夺取我丁、黄两家藏书而煞费苦心,想来也是爱书如命的斯文人,如何会走到强取豪夺、以他人性命要挟的地步?”
刘远摇头道:“你不懂,我也不指望黄公子会懂,但你应该知道我经营多年,有得尽天下藏书的决心。黄公子若是不肯在这纸契约上签字画押的话,我便会对丁夫人不利。怎么个不利法,我不说,黄公子也应该清楚。”
他说得直截了当,黄海博微一踌躇,即应道:“我要先见见沈海红。”
刘远便拍了拍手,两名黑衣侍从带着沈海红从内堂出来。她一见到黄海博,便轻轻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屈服。
刘远道:“黄公子已经见到人了,正如我之前所言,丁夫人毫发无损。但若是黄公子不肯签了这纸契约,我可就不能保证后面会发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