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破冰(第5/10页)

据唯一的一名目击者说,当然他看见那人身上冒出了电火花,看来这个倒霉蛋是先触电后摔下来,估计很难救活了。

这起意外事故对安装工来说无疑是飞来横祸,但对人群中的张厚、吴薄来说却是一笔飞来“横财”,因为第35张死人照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搞掂了。

上次他们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用来充数,遭到了严厉的惩罚:49张照片从头来过。

两个人明显瘦了,睡眠不足导致眼圈发黑,还有很重的口气,好在你有我有,臭对臭,也闻不出了。

的确,一天到晚想着死人死人死人,没被逼疯已是万幸了。

把照片发给那个该死的号码后,两个人都松弛下来,你看我,我看你,然而这种放松仅仅过了半分钟,又开始为第36张发愁。

“喂,有没有肚子饿?走,吃碗牛肉面去,我请客!”吴薄拍拍张厚的肩膀,两人并肩朝街口一家面馆走去。

吃面的时候,两人不约而同望着煮面条的胖师傅,心里在想,要是那家伙不小心掉进锅里就好了,活活烫死……

张厚的手机响了起来,是张厚的妈妈,她带着哭腔对儿子说,你外公快不行了,你来医院看看他吧,你小时候他很宝贝你的……

张厚的外公肺癌晚期,躺在病房里,已经陷入弥留状态,对着亲人的呼唤,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是一对浑浊的眼睛稍微转动了那么两下。一旁,全套寿衣寿鞋早已准备就绪。

病房外面,张厚哭丧着脸对吴薄说,小时候外公很疼我的,每年春节压岁钱的排行榜上,他总是排在第一位,我的第一台PS游戏机就是他给我买的……

“想开点,朋友!”吴薄用力拍着他的肩膀说,“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你外公的死,可以帮我们解决第36张啊。”

望着吴薄,张厚瞠目结舌,“你……你居然想用我外公的照片去发给那个女人!?”

“唉,老弟,别这么想啊!换一种思路——他没死,是你外公;他死了,就不是了。人死了都是一样的,上至美国总统,下至摆地摊卖煎饼的,大家都是平等的。”

见张厚没吭声,吴薄继续劝说,“你外公活着的时候疼你宝贝你,死了还能为你办一件实事,他一定会心甘情愿的……”

医生走进病房,宣告病人死亡,护士开始拆除心电仪、给氧机,拔掉了输液针管,周围响起一片嚎哭,亲友们一个个捶胸顿足,张厚也哭了。

“阿姨,”吴薄轻轻扯了下张厚妈妈的衣服,低声说,“趁外公的身体还柔软,给他换上寿衣吧。”

张厚的妈妈擦擦眼泪,点了下头,吴薄拼命朝张厚递着眼色。

“妈妈……”张厚擦干眼泪说,“让我来吧,我和我朋友一道换,你们先出去好吗?”

张厚妈妈想,儿子一定是想以自己的方式来告别外公,就不要扫他的兴。她把亲友们带出了病房,随手关上了门。病房里就剩下“张牙舞爪”和外公的尸体了。

吴薄掏出手机,320万像素的数码摄像头对准外公,病房里光线不够,他用了手机里的闪光灯,咔嚓亮了一下,一边还嘀咕,连手机都带闪光灯了,将来就要配三脚架了……

拍完以后,两人开始给外公换寿衣,先脱掉条纹病员服,外公年轻时是区里的篮球队员,身强力壮,有一米八零,现在至少缩掉二十公分,秤分量的话,估计连一百斤都没有。望着骨瘦如柴的外公,张厚的眼泪忍不住又掉下来……

“喂——”吴薄忽然使劲捅他,捅在张厚的腰上,很疼,就听吴薄声气颤抖地说,“你外公怎么在动……”

张厚擦着眼泪说:“连这个都不懂!人刚死,会有关节反射,生物课老师讲过……”

话音刚落,外公的“关节反射”就达到了顶端——僵硬的身体直挺挺从病床上坐了起来,浑浊的眼球骨碌碌转动起来,死死盯住眼前的两个人。

“妈呀!”张厚和吴薄连连后退,一个后脑勺撞在墙上,一个脚后跟踩翻了衣架,上面挂的东西噼哩啪啦的掉下来,还有外公用过的一根胡桃木的龙头拐杖。

“外公!你……你怎么没死啊!?”张厚失声叫道。

外公的嘴巴在动,喉节也在动,粗哑的喉咙里却冒出一个又尖又细的女人声音来,而且带着浓郁的山东口音:

“谁是你外公!俺叫冯翠花,村里人都叫我冯寡妇,民国三十五年被胶东半岛(即山东)山河区人民政府判处死刑,因为我是村里的巫婆,为村民跳大神治病,把村里的耿老汉给治死了,区政府判我死刑,我死得冤,以前从来没有人来管这事,自从有了共产党,说要破除迷信,就拿我开刀了。那时候没有律师,没有上诉,法官和检察官都是一个人,上来就宣读我的罪状,判我死刑,然后就把我拉到村口的打谷场上,村里的民兵——就是耿老汉的大儿子——用一支三八大盖对着我的后脑壳,砰的火光一闪,象在我耳朵边放鞭炮一样,我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