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万冰

1

彭七月没有空着手从1966年回来,带回不少好东西:各种材质的毛主席像章,有塑料、陶瓷、金属的,大如碗口,小如钮扣,五花八门。还有全套文革时期的邮票,这些面值几分钱的纸片如今可是身价百倍,还有一只搪瓷茶缸,上面印有毛主席的头像和三面红旗。刑侦支队的严队长是个怀旧迷,就喜欢收集那个年代的物品,休息天逛古玩市场,跟摊主讨价还价,突然之间得到一大堆宝贝,差一点儿把他的嘴乐歪了。

“小彭啊!”严队拍着彭七月的肩膀,笑逐颜开,“听说你出去旅游了,去了哪里?不会是回到文革了吧?哈哈哈!”

彭七月陪着笑,心想,你知道文革是怎么回事?就是下属把上级打翻在地,而且合理合法。如果回到文革,刑侦队里马上会冒出一支造反派,把你打翻在地,你敢反抗,就是反革命,把你关牛棚、进学习班,发配到深山老林里去劳动改造……

彭七月恢复原职,回到队里,继续负责一些乱七八糟的小案杂案。

“笨七,有人报案,你接待一下吧。”

“小七”是大家对彭七月的昵称,自从酒吧事件后,改叫他“笨七”了。

彭七月没好气地朝喊他“笨七”的同事白了一眼,懒洋洋地走回自己的办公台,报案者已经坐着了,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年纪很轻,大概只有二十出头,穿着仿冒的耐克衫,袖口黑得发亮,一条脏兮兮的牛仔裤,一双破叽叽的皮鞋,鞋头不仅沾着灰尘,还沾了一层油腻,灰尘与油腻和在一起,就很难用普通鞋油刷干净了,恐怕得扔进洗衣机了。

彭七月估计对方是从事餐饮行业的,大部分时间呆在厨房里。中国菜是全世界最油腻的菜,厨房更是油中之油,堪称“油田”。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在“克拉玛依油田”工作,那么有两种可能,一是他真的在新疆的克拉玛依挖石油,二是他在一家叫克拉玛依的新疆餐馆里烧菜。

“姓什么叫什么,在哪儿工作。”彭七月摊开记录册,例行公事地问起来。

“我姓赵,江苏金坛人,来上海打工,就在思南路的风味饺子馆上班。”

彭七月没猜错,对方真的在油田工作。

“你报案?”

“嗯,我报案……不,我举报!举报我们老板,他叫杜彪,他……他……”

彭七月安慰说:“别着急,慢慢说。这儿是刑侦支队,你很安全。”

“他……他卖人肉饺子!”

彭七月的原珠笔停顿下来,抬起头诧异地看着这个饺子馆伙计。

彭七月只在《水浒》里见过“母夜叉”孙二娘开黑店卖人肉包子的情节,在旧社会,也有吃人肉的恐怖事情发生,但那是在闹饥荒的时候,实在饿得没办法。在物欲横流、商品过剩的今天,饭店的泔水桶里都能找到鱼翅和燕窝,居然还有人吃人肉,那就与饥饿无关了,而是变态,绝对的变态。

彭七月眼中射出犀利的目光问:“你们老板杀人了?”

“不,他没有杀人。”

“那他哪儿来的人肉?”

“我怀疑……那是他自己的肉。”

2

风味饺子馆坐落在卢湾区的思南路,靠近南昌路口的科学会堂,那儿有成排的梧桐树,是一条幽静的马路,离香山路的孙中山故居几步之遥,其实这种地段更适合开酒吧。食客都是附近淮海路商务楼里的白领,一到中午,店堂里就座无虚席。晚上的食客则大都是逛淮海路的外地人。

绞肉机是厨房最大的设备,象一只大木桶那么大。早晨五点钟,有伙计蹬三轮车把新鲜肉从菜场拿过来,不是整爿的猪,而是切好的猪肉,这个姓赵的伙计负责把猪肉放进绞肉机里,一按电钮,不锈钢的搅拌内胆会高速把猪肉粉碎成肉糜,从另一端吐出来,然后做成饺子馅。每天如此。

“我观察好久了,以前老板总是六点钟左右才来店里,那时候肉馅已经拌好了,可最近,他五点刚过就来了,先看着我把猪肉放进绞肉机,然后找借口把我支开,每次我走开以后,就能听见绞肉机发出轰鸣……昨天早上,我躲起来偷看,就看见老板鬼鬼祟祟拿出一个塑料袋,里面有块红色的肉,肉不大,不会超过半斤,他把肉放进绞肉机,再按下电钮,里面的猪肉就和这块肉搅拌在一起了,变成了饺子馅。”

彭七月奇怪地问:“你凭什么说这是人肉呢?你看见他割自己的肉了?”

伙计摇了摇头,说:“我们老板受伤了,走路一瘸一拐,我没看见伤口,是服务员小梅说她看见了,伤口在大腿内侧,创口面积很大,有中碗那么大。老板说是被沸油不小心泼的,可我一直在厨房里,从来没有发生过油锅倾翻这种事情。就在昨天,我看见他小腿上又多了一个伤口,裹着绷带,老板皱着眉头,每走一步路就痛得钻心。既然伤成这样,为什么还要来店里呢,不就是为了往绞肉机里放那块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