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3/5页)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伊斯特街谋杀案这个问题是无解的,苏格兰场从来不曾承办过这件案子。但是,一九二九年于纽约市发生的第五大道谋杀案却是货真价实的罪案,换句话说,它应该有一个答案。”林若平放慢音调,“有一个真相。”

小缨突然有种一切还没结束的感觉。她挺直了背脊,继续聆听。

“这件真实的密室杀人案成为永远的悬案,让NYPD——纽约市警局——伤透了脑筋,也成了推理作家的灵感来源。例如William March所写的‘The Bird House’——《鸟屋》,还有Ben Hecht的‘The Mystery of the Fabulous Laundryman’——《传说的洗衣店员之谜》,皆是以此案为原型的推理作品。

“那么,关于第五大道谋杀案,究竟还有什么可能的解答?”林若平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碍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继续再谈这个问题,因为还有很多同学要上台报告……”

“我们要听老师的解答!”台下突然有名男生大叫,“下堂课再报告没关系!”

“对啊对啊!老师,请你当场解开这件世纪悬案吧!”

类似的请求此起彼落,教室顿时热闹起来。

林若平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

“真是伤脑筋啊,你们真的要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对!”全班异口同声。

“好吧,我早就料到会有这种状况,所以已经准备好了。”

林若平从口袋中取出了U盘,插入插槽,投影幕上出现了一个PPT文件,林若平将其点开。

幻灯片标题是——“第五大道谋杀案:一种可能的理论”。

台下微微发出惊叹声,就连小缨都没想到林若平早有准备。

“学过逻辑的人都知道,”林若平说,“要驳倒别人的论证,除了指出对方论证所犯的形式谬误或非形式谬误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推翻对方的前提。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突破瓶颈。在第五大道谋杀案之中,警方之所以会陷入迷雾,或许就是因为接受了大家认为‘不能被推翻’的前提。下面我会用一个故事来作为例证。”他点了下一张幻灯片,上头是一名中年外国男人手持显微镜的照片,“这位是著名的病理学家席尼·史密斯(Sydney Smith),他在一九四二年在英国的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一桩史上罕见的奇案。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件案子。”

幻灯片来到下一张,林若平将上面的文字读出:

“一位苏格兰商人于某个冬天傍晚离开了他在爱丁堡住宿的旅馆,第二天早上七点半他再度回到旅馆,侍女惊讶地发现他的脸上沾满了血。商人说他并无大碍,将外套跟雨伞挂好后便上了楼。后来他被发现倒在浴室中,立刻被送到医院。三个小时后,这名商人死亡,死前没有解释任何事。

“这名男子的死因是头部中枪,很可能是自己开的枪。子弹近距离发射,从下颌进入,穿过脑部,从头骨前方穿出,造成了一个直径超过一点四英寸的伤口。鉴定后判定是点四五口径的子弹。

“警方在旅馆前地面上发现了一条血痕,沿着血痕,他们追踪到对面街上的一处花园,里头有一个露台,一把点四五口径的左轮手枪就放在一张椅子上。椅子前方的地板上有一摊血。露台的屋顶破了一个洞,上头沾满了碎骨,还有脑部组织。显然,这里正是死者自杀之处。后来警方证明该把枪的确属于死者,也发现了遗书,因此这是一桩毫无争议的自杀案。

“案发当天早上六点就开始下雪,警方在露台附近发现另一条伴随着雪上脚印的血痕,持续了约一百六十五码,从露台出发,然后绕了一圈又回到露台。

“接下来是整件案子最离奇之处,就是关于死亡时间的推定。史密斯教授查验过死者伤口后发现,这些伤是死者断气前好几个小时造成的。配合露台附近的迹证,死者在前一晚的活动可以重建如下:他在六点之前开枪自杀,但是却没有立即死亡,这让他感到非常惊讶。接着,他在椅上坐了一段时间,地上那一摊血迹就是在这时留下。接着,他离开露台,走了一百六十五码的距离又回到原点,休息了一阵后才又走回旅馆。这个男人在大脑受到极大的创伤后,不但没有立即死亡,反倒存活了几个小时,还能够在雪地行走极长的一段距离,并且神志清楚地跟旅馆侍女说话,这简直是人类不可思议的奇迹。

“史密斯教授指出,任何一位法医见到死者脑部的伤口,必会认定死者是受伤后立即死亡,但这件奇案证明了一个人在大脑受创后却还能和正常人一样行动。”

听到这里,小缨知道林若平想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