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幻灯片再度中断于“给读者的挑战”,林若平的视线也从电脑上回到听众身上。

“各位同学,现在我们课间休息十分钟,请同学们利用这段时间思考一下,下堂课我会再请你们发表自己的解答。至于上星期要交的作业,请于课间时间交给助教。”

说完,林若平走下了讲台。

现场学生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小缨盯视着远方讲台上的投影幕,那封挑战书正挑衅地回望着她。虽然很有趣,但问题实在是有点困难啊。

她转头望见林若平从旁边的走道缓缓上了阶梯,走到教室的后方,然后从那里的门出了教室。

许多学生涌到教室前方,将手上的作业交给了助教。

小缨从肩包中取出作业,也下了阶梯走到教室前方。沿途,她听到许多人在谈论刚刚的故事。

“你想出来了吗?”

“没有,你呢?”

“想不太出来,不过我很想要签名书。”

然后就是一些七嘴八舌的讨论。

交了作业后,小缨默默地走回座位。

这到底是一堂什么样的课啊,她心想。从来没有上过这么有意思的课呢,老师竟然在课堂上挑战学生,解开一桩现实生活中的密室杀人案。

小缨今年已经大四了,读的是历史系。从大一到现在,不得不承认,大多数老师的课比安眠药的功效还强;但是林若平的课却让人愈发清醒。

小缨不常看推理小说,但一两年前曾经有个同学借她一本埃勒里·奎因的短篇小说集,里面有一个短篇叫做《非洲旅客》。故事叙述奎因回到哈佛大学开设“应用犯罪学”的课,直接将学生带到犯罪现场,然后要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在下一堂课写出报告。结果,三名学生都提出了很优秀的解答,但答案却都不对。最后,奎因才提出自己的解答──也就是问题的正解。

某种程度,林若平也做了同样的事。

小缨不禁回想起刚刚“伊斯特街谋杀案”的内容,期望自己也能想出一个答案。她绞尽脑汁,却都是一些残缺不全的理论。

很快地,十分钟过去了,林若平又回到教室。学生们也陆续坐好。

哲学家侦探重新站在讲台上,手持麦克风。

“好,让我们回到《伊斯特街谋杀案》的故事之中,在进入故事的解谜篇之前,我想先请读者说出自己的解答,只要发言就可获赠小说一本。请各位同学踊跃发言。”说完,他带着期望的眼神环顾四周。

小缨看见教室左边的角落有人举起了手,是一名体形圆滚滚的男生。

“我认为,”男生站起身来,用力道雄浑的音量说道,“死者是自杀,他在房内设置好某种机关,让枪自动从气窗弹出去。”

林若平点点头。“很好,这种自动弹射机关在推理小说中很常见呢,像是柯南·道尔或范达因的作品中都曾使用过,主要都是为了将自杀伪装成他杀。不过,警方并没有在屋子里找到枪支,而且如果你能详述这个机关是什么样的机关,那解答会更完整……请来前面拿书。”

书送出一本了。下一位发言的人是名长头发的女孩。

“案发现场可能有秘密通道,”她说,“凶手从通道逃出去了。”

林若平再度赞许地点头。“这是个很好的想法,推理小说中常常会涉及建筑物的一些机关,比如说日本有一名作家叫做绫行人,他的作品中就常常用到建筑物的密道。不过,在伊斯特街谋杀案中,警方搜查过现场,并没有这样的密道存在。”

只要发言就有赠品,所以女生仍然笑眯眯地拿到了一本赠书。

“还有人有答案吗?”林若平一脸微笑地问着听众。

小缨内心中有几个理论,不过都不完整,虽然想要签名书,但实在不敢贸然说出。

这时又有人举手了,竟然是这堂课的助教——一名哲学所的男性研究生。

“我猜伊萨多跟拉克连太太之间有私情,杰克是他们的小孩,拉克连太太利用杰克来杀人。”

“所以,你的理论是把奎因跟斯卡德的解答结合在一起了?”林若平问。

“是的。”

“不过刚刚在故事中,警方后来已经证明杰克并非凶手了。”

“啊……”显然,助教忘了这件事。

林若平露出微笑。“不过你的想法很好,你为犯罪动机作了比较好的说明,而且将两个旧理论结合成新的理论,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思考方向。”

就这样,第三本赠书也送出了。

之后,又有三四个人举手发言,不过仍没有人提出较具创意、较完整的解答。

五分钟过后,现场已经没有人再举手了。

“好,我看也差不多了,”林若平重新走到电脑前,“大家应该也很想知道案件的真相吧,那么,让我们继续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