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第2/32页)

2

秋天的大海有种别样的宁静与深沉,夕阳仿佛在向海面泼洒金箔。几艘帆船在远处的海面静止不动,只有白色的帆泛着银光。

“刚下过雨,一洗尘埃。”她身边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子文绉绉道。在短暂的航行过程中,他一直在骄傲地介绍着青岛——他的家乡。

机身倾斜,绕着海湾划了一条弧线,越过一座植被茂密的山丘,向地面俯冲。

“您是一个人来青岛的吗?一会儿我让司机顺路送您吧!”眼镜男试探道。

“不了,我是来找一个男人的。”虽然这种殷勤之前也曾遇到过,但是她从来没有觉得理所当然,礼貌的微笑还是应该有的。只是,她心里也在笑,因为她不确定这样说是否恰当。

来青岛前看到照片上的他虽然面对镜头故作深沉,眉头微蹙,但透着一股倔强的孩子气,坚毅的脸部轮廓和下巴还有婴儿肥的迹象。或许他也变了,毕竟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发生的事情降临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可能彻底改变这个人,世道从来不管命运施与的对象是否能够承受如此重压。

来之前她大概了解了那个“男人”的过去,知道脚下这座城市不是他的家乡,却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出了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她在出租车的反光镜里还能看到那名眼镜男,他正恋恋不舍地站在一辆黑色奔驰前朝着自己挥手。

车窗外掠过一栋栋红顶的房子,绿树随处可见,加上她刚才看到的碧波,这些颜色构成了这座海滨城市的明信片。快到目的地前,车子路过市政府大楼对面的海滨广场上著名的城市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彰显这座城市在近代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尊雕塑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钢质城市雕塑,高达30米,直径27米,重达500余吨。雕塑取材于钢板,并辅以火红色的外层喷涂,其造型采用螺旋向上的钢板结构组合,以洗练的手法、简洁的线条和厚重的质感,表现出腾空而起的“劲风”形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与会的中国代表向会议提出废除袁世凯和日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青岛以及胶济铁路等归还中国。但这些要求遭到了参加“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拒绝。消息传出,举国愤怒。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收回山东、青岛主权”“还我青岛”等口号。那是这座城市首次被世界关注。

八十九年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在这里举办,加上美誉度极高的青岛啤酒和这些年占据中国影视圈半壁江山的影视明星们,让这座城市在这个世纪再次成为国际知名城市。

出租车停在了八大关景区旁的快捷酒店门前。这是一家外墙体为橘黄色的舒适型酒店。公差的住宿标准有限,但她还是尽量住到八大关,因为这片景区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

这里有八条灰黑色的柏油马路,皆是以中国古代长城著名关隘命名,如嘉峪关、武胜关、山海关,等等。此处,在过去的一百年间已成为著名的别墅区,人称“万国建筑博物馆”。

前台应该是刚刚上岗的实习生,热情洋溢,令人心生好感,印象深刻。他耐心地介绍早餐时间和附近景点,并主动给丁海琳安排了酒店楼顶的海景房。

电梯“嘀”的一声响,门开了。丁海琳背着双肩包,看着墙面上房间号码的指向标,向右拐,第二个房间。房卡一刷,又是“嘀”的一声,房门开了。

居然有景观阳台!260元人民币能订到这个地段的这种房间简直是物超所值!她推开阳台的门,目光穿过楼下的树林,以及掩映其间的小洋房,看到波涛起伏的海面,内心一阵激动。

她戴上墨镜,下楼,拦了一辆出租车,向西部奔去。在车上她随口说了一句“马上入秋了,青岛还是很热”。健谈的出租车司机立刻开起了玩笑:“小嫚儿(1),你不知道,青岛是秋老虎,现在才是一年里面最热的时候呢!但对我们司机来说也有一个好处。”

她歪着头,带着疑问看司机。

“马路上没有碰瓷的了,太热躺不住!”司机说完,自己哈哈大笑起来。

她看到车外的柏油马路泛着油光,隐隐约约地散着热气,莞尔一笑。车来到了中国海洋大学的门口。她谢过热情的司机,按照手机导航的指示,穿过马路,走入一个墙皮斑驳的老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