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保坂仁史篇(第9/65页)
如她所说,每敲一下键,显示屏上万元钞票就变换一种颜色。我看着它,又向幸绪老师问道:
“请教一下,这用的是多大的清晰度输入的?”
“最大的二百线。”
“哎?”
刹那间,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就只有二百线吗?”
也许是觉得我太小瞧她们家工厂的设备吧,幸绪撅起了嘴巴。
“可是,一般印刷品最多也只不过一百五十线或一百七十五线罢了。”
“等一下,电脑用扫描仪一般需要300 dPi或600 dPi。有的通过变焦,清晰度甚至达到1000dpi。”
我这么一提出疑问,幸绪夸张地仰头望望天。
“真太幼稚,太幼稚了。仁史,你呀。”
“为什么?既然同样都表示一英寸内点的密度,清晰度不也应该是同样的吗。”
我也忘记对方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小鬼了,不知不觉跟她较起真来。
幸绪老师依然一付满不在乎的表情。
“我说,仁史呀,网线板线数与dot印刷密度根本就是两码事嘛。”
“为什么?”
“嗯,找个什么呢?”
幸绪好像要岔开话题似的,环视了一下狭小的房间。
“有了,有了。这下好办了。”
说着,拿过自动显像机旁挂着的使用说明书。那正中间印着扫描仪和显像机的彩照。幸绪用她那唯一还能让人感到她是个女孩子的细细的手指“咚咚”地敲着那照片。
“你再把这张照片跟显示屏上的画面比较一下。”
我接过她递过来的说明书和放大镜。对电脑可以说一窍不通的老头,从刚才起就一直默默地注视着我和幸绪的唇枪舌战。
我透过放大镜仔细端详起说明书上的彩照。好像是用offset机印的,四种基色组成的网点清晰可见。
“嗯……?”
我把脸从放大镜上移开,又贴到显示屏的画面上。
“呶,明白了吧。”
幸绪老师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真是那么回事呀。”
我佩服道。网点和显示屏上的点,在图像表示方法上是有很大差异的。
网点,正如其名,是一些小圆点的集合。要想加深浓度时,只需把小点放大。相反,要想变浅时,缩小就行了。点与点之间,留有空隙,与其他颜色的点重合时,就出现馄合色。那些小点之间,也就会表现出层次感或浓度的变化。但是,dot则一律是大小相等的长方形,而且都用的相同色彩和浓度来表现。因此不可能同周围的点形成混合色。这就是说,虽然同样都是表示一英寸内点的密度的单位,网点由于层次感和棍合色的缘故,所包含的信息量确实要大一些。
我又向得意洋洋的幸绪老师问道。
“网线板线数和dot之间在清晰度上,差有多大呢?”
“一般来说,大概是二比一的比率吧。也就是,一般印刷品常用的一百五十线相当于300 dpi,一百七十五线大约要有350 dpi的清晰度。”
这么一解释,我也就明白了。电脑用扫描仪多数都至少拥有300 dpi的清晰度,这跟网线板线数是一百五十的印刷品是对应的。
“当然,要想印刷的更漂亮,提高网线板线数也是有必要的。不过,offset印刷还容易受纸张种类左右,所以普通印刷品只要有二百线就足够了。”
“这样的话,仁史,”
由于谈话总围绕电脑,老头一直插不上嘴。这时,突然插话进来。
“在专业印刷美术书时,必须有高清晰度的扫描仪。因此,你的就职单位也必须好好挑选。”
确实如此,谁让咱阴谋着要偷偷使用人家的高清晰度的扫描仪呢。
“不过,像我这样的门外汉,能到专印美术书的印刷公司就职吗。”
“哪个说要当正式职员来。”
“哎?”
“跑跑腿呀,打打工呀,哪怕当个清洁工也可以嘛。只要能潜伏进去,剩下的就是我的事了。”
“对。只要能搞到使用指南,剩下的我也就能对付了。”
幸绪老师“咚”地拍了一下小胸脯说。
这算什么呀,我岂不成了只为潜入拥有高清晰度的扫描仪的印刷公司的“特洛伊木马”了吗。
——正在这时。
突然,我们身后一下子亮了起来。走廊那头的灯不知被谁打开了。
老头和幸绪赶紧扭头去看扫描仪室的门。我也屏住气,歪过头去。透过毛玻璃,可以看见走廊上的灯又亮了一盏。这绝不是谁随便打开的。紧接着,门外传来了咯噔咯噔的皮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