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保坂仁史篇(第11/65页)

我看了看钱包,冲幸绪招呼道:

“小姐,能否赏光喝点什么?”

幸绪吓了一跳,忙转过头来。

等发现是我,马上“咿——”地冲我毗出牙来,真是一点儿也不乖。

我从钱包里取出一泰国株旧硬币,抛给了幸绪。幸绪双手接住,低头看了一眼。她的两眼在路灯的反射下,闪闪发着光。

“什么呀,这是?哪国的钱?”

我作出一个最动人的笑,然后又拿出一枚,像魔术师表演时那样,给她看了看硬币的正反两面。

“嘿嘿嘿……”

我故作神秘地笑了笑。走到人行道边的罐装咖啡自动售货机旁,把硬币扔进了投币口。

“当啷、当啷”传来了硬币滚动的声音,金额显示盘上出现了“五百元”的字样。

“哎——什么呀,那是?”

幸绪小跑了过来。

“夜已经很深了,小孩子还是来点果汁吧。”

我按下橘子汁选择键,把滚出来的易拉罐扔给幸绪。

“喂喂,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个也能用呢?”

“这是泰币的一株,换成日元,大约只相当于五元左右。”

“只有五元?”

“喂,你也试试。把你手里的也扔进去。啊,这也是犯罪啊,小心别留下指纹。”

幸绪慌忙缩回已伸到投币口前的手,用衣襟好好地擦了擦硬币的反正两面。

她把硬币一投进去,金额显示盘上又出现了五百元字样。

“真没用,这破白动售货机。”

“自动售货机的硬币选择器,是通过把人们扔进去的硬币与事先输入的数据相比较,来判断硬币种类的。这些数据包括硬币的材料性质、直径、重量等。如果情况相似,就会像刚才那样,出现差错。”

我要了咖啡,拉开拉环,“咕咚”喝了一大口。

“还有,像韩国的十元和台湾的五元硬币可当做一百日元来用。嗯,总之,能这么用的外国硬币有那么一些。”

“是吗?你造的假币就是用的这道理吧。”

“到底是老师呀,反应可真够快的。在今天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最重要的就是这儿了,这儿。”

我用食指“咚咚”地弹了弹自己的脑袋。

“你自己说啥就啥呗,我有什么好说的。”

幸绪呆呆地冒出这么一句,一口气喝光了果汁。刚才幸绪的母亲说她对自己父亲的死一无所知,也许她说得并不对。幸绪大概很清楚父亲的过去,还有母亲经营的公司眼下的艰难状况。

的确,十四岁正是不通世故的年纪。但是,幸绪是按她自己的想法决定帮助老头造假币的。

我喝光了咖啡。

“老头的手腕,要想恢复到以前那样恐怕很难,我想。”

“嗯,是那样。想完全恢复,很难呀。”

幸绪抚摸着拿易拉罐的右手腕,仿佛说的是她自己似的

“不过,没关系。老头的经验,加上我的完美无缺的大脑,绝对会找到条捷径的。所以呀——”

我低头看看无精打采的幸绪。

“你母亲的监视大概会严起来。不过,幸绪你可要时不时溜出来帮帮我们呀!”

“帮帮?”

幸绪眼珠飞速地转了一圈,斜视着我说,

“仁史,其实你是想说,请再教教我吧,对吗?”

唉,我白操的哪门子心呀!

一周后,我的就职活动正式开始了。关于印刷入门一关,由于老头跟幸绪二位恩师的谆谆教导,那些最起码的常识,我脑子里总算已塞得满满的了,感觉就跟大考头晚临阵磨枪的学生一样。当然,只要我稍稍晃晃脑袋,那些知识保不定就会全飞走了。

而且,老头还买来了大批与印刷有关的书籍,有三十六册之多,共计十六万五千四百三十元。说是把这些读完了,就算大功告成了。

老头还从技工就职信息杂志等处搜罗来许多消息,最后有五家公司参选我的工作岗位。

其中三家擅长印刷美术书籍,尽管规模不大,但却拥有在日本屈指可数的高清晰度的彩色扫描仪。

另外两家,是为了以防万一。虽然比不上作为第一志愿的那三家,但比起幸绪家的竹花印刷来,拥有的扫描仪好像要强得多了。

“‘好像’,是怎么一回事?”

我这么一问,老头敲着他那满是皱纹的大额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