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保坂仁史篇(第29/65页)

“你要去哪儿。是这边,这边。”

被他这么一吆喝,我连忙回头一看,老头正向工厂旁边挥手呢。

我跟在老头后面往前跑,前边出现了一栋混凝土建筑的二层小楼,好像是依附在工厂旁而建的,让人觉得那好像是存放器材等的仓库。其实不然,门墙上挂着块塑料牌子,上面写着“技术部研究室”。

老头从那一串钥匙中找出把,打开了门。

笔式电筒的灯光,照亮了屋子。屋里充满了湿漉漉的温热气息,不知何处发出一股甜甜的气味。等确认了所有的百叶窗都落下之后,老头摸黑打开了电灯。

正对面是口大铁锅和镶瓷砖的洗手池。周围并排着陈旧的机器。让人觉得这里与其说是间研究室,倒不如说是酱汤或酱油等的酿造厂。只有面前的一面墙,完全被放满药瓶的架子掩住了,也只有这一角,才有那么点儿研究室的味道。

“没时间了,别傻呆着了,快把原料拿出来。”

老头一说,我赶紧把挎包放在屋中央的桌子上,取出了分成小份的塑料袋。这里边,装着的是作纸币原料用的黄瑞香和马尼拉麻等。

黄瑞香,是在爱鹰山中的栽培林里选出长得比较快的,砍了一株。把皮完整地剥下来,在水里浸了三天之后,用锅煮软,再用抹布搓去外侧的黑皮,这样就得到了带着丝淡淡的黄色的树皮内侧部分。最后又用木槌敲击,把它拍松成纤维状。

做麻袋用的马尼拉麻也先用水煮过,再仔细地敲打成了纤细的纤维。

用来造纸的纸浆,也用机器敲击使纤维变软,经过“叩解”这一过程,把它们弄成一般长短,然后再送入抄纸机。但是,听说纤维长度不同,纸表的质地,即平滑度与手感等性质都会有所变化。为此,我把每种原料都各预备了几种,它们的纤维长度也都有微妙的差别。

听说,一般都用黄瑞香和马尼拉麻做纸币的原料。不过据老头说,也有可能混杂了别的原料。为此,我还带来了褚树和雁皮,甚至还有木棉纤维。这是因为我听说国外有的纸币,就有只用木棉纤维制造的。

除此之外,还预备了少见的材料,那就是稻秸。我也是听老头说以后才知道的,日本邮票的用纸中,为增强不透明度,也掺加了少量的稻桔。

最后就是煮碎了的千元钞票。

老头把这些原料并排放在桌子上,然后从架子上取下烧杯,又用称量好纤维的重量,配成五种混合纸浆。

接着,他又移到药品架前,拿了个装着白色液体的药瓶。

“喂,为啥拿这么多药?”

“纸,可不是光用纸浆就能制造出来的。”

老头一边往试管中注入液体,一边回答道:

“即使把纤维拍细了,造纸时,纤维之间也会有缝隙。为了清除它,就得添入增加透明度或平滑度的材料,这叫做填料。”

“添料?”

“是‘填入’的填。过去多数都用叫做‘滑石’的柔软石粉。嗯,你还是个小鬼时也玩过吧,就是蜡石。你那时在路边乱写乱画时用过的软石头,把它弄成粉状,作为填料添加进去。”

“噢,是蜡石吗,真是久违了呀。”

“如今由于酸性纸的问题,多使用碳酸钙、氧化铁等做代用品。”

我一看,老头手里正拿着一个瓶子,上面贴着标签,写有“碳酸钙”字样。

“一般说来,不管什么样的纸都需要添加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的填料。不过,比例越大,纸的强度就会越差。”

应该是那么回事。虽说是填补纤维间的缝隙,但是,填料的混入,结果应该也会防碍纤维间的紧密结合。

我觉得我也明白老头要说些什么了。

“你是说,日本的钞票以结实出名。所以就没有使用填料吗?”

“哪儿的话,那不可能。”

老头说着,从口袋里拿出张万元钞票,用手扯住两边,“砰”地一拉。

“要没填料的话,表面就不可能这么平滑。和纸表面,要更硬一些吧,所以肯定混入了某种程度的填料。”

说完,老头把用试管量取的碳酸钙注入了混装有黄瑞香和马尼拉麻纸浆的烧杯里。

“接下来是胶料剂。”

老头说着,又向药品架移动过去。

“这东西能使印刷效果更棒,还能防止油墨洇,提高耐水性能。”

“还要加吗?”

“你这说什么话呢!这才是开头呀!根据纸的种类,有的还需要加消泡剂、纸力增强剂、微粒调控剂、染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