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阳光之桥

搜查转向了T大医学部附属医院。无奈事隔二十多年。当时的患者住院记录所剩无几,再加上医院的医生、护士和员工等都换了人。搜查工作陷入了窘境。

医院的病历一般都保存3到5年。只有一些特殊病症的病历才会永久保存下来。但昭和二十三年(1948年)前后,战后的混乱尚未完全平息,档案管理无人顾及。

他们总算找到了一位老总务员还记得栗山。他从仓库里找出一份旧病历。病情和治疗意见都是用德文书写的,但在病名一栏中清楚地写着“伯格氏病”。

就是它了。

“给栗山动手术的医生现在还健在吗?”下田问。

“当时外科部长村井医生主刀,可能是因为病情罕见,部长才亲自主刀的。”

“那么,村井医生现在在哪里?”

“早退休了,已经过世了。”

“死了?”

刚找到的线索,又断了。失望像乌云一样涌上了下田的心头。他耐着性子问:“护理这名患者的护士,现在还在吗?”

“上哪找去?这是20多年前的事儿了,护士都换好几茬了。”

“那当时有没有与栗山特别亲近的病人呢?”

“我不直接和病人打交道。”

“那你怎么会记得栗山的事呢?”

“他是个长期住院的病人,而且得的又是坏疽之类的怪病,所以我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他的名字。

“有人来看过他吗?”

“这个嘛,我记不得了。

“在住院期间有没有亲近他的人,比方说一块参加‘同好会’、兴趣小组之类的。”

“这个嘛……”

老总务员歪着头,猛地想起了什么似地拍了一下大腿说:“对呀、对呀,要这么说的话……”

“你想起什么来了?”下田看到他有些反应,就凑上前来问。

“住院的病人中有很多都是旧军人。我听说他们成立了一个由清一色的军人组成的小组。”

“栗山参加了旧军人小组了吗?”微机上虽然贮存着栗山的犯罪经历,但栗山参过军,这还是头一回听说。

“因为他的手脚指都切除了,护士还曾跟他开过玩笑,说让他以后就作个在街头拉手风琴的残废军人。”

“你认得当时他住院时的旧军人小组里的人吗?名字想不起来没关系,只要有部队番号、停战时的驻地等就可以。”

“这个我可记不得了,他们的病历也没保存下来。”

“除军人小组以外,栗山还加入了其他小组吗?”

“有可能。长期住院的病人为了打发时间,组成了各种各样的小组。”

“都有什么小组?”

“最多的是读书小组。其次是围棋、象棋、徘句、短歌、打油诗小组等。”

但是当时的病历现在都已销毁了,已经无法查找那些兴趣小组的成员了。

笠冈费尽周折才找到的线索,看来又要断了。这时,老总务员又拍了一下大腿说:“有了,说不定阿澄能记得那时候的事。”

“阿澄是什么人?”

“是当时外科病房的护士长。军人小组的事就是她告诉我的。她现在已经退休了。孩子对她孝顺,现在她可是过上舒心日子了。跟我就不一样啰。”老总务要开始诉苦了。下田赶忙煞住他的话头。问道:“她现在住在哪里?”

“您先稍等,几年前她给我寄过一张贺年片,上面应该有她的地址。”

老总务员从桌子的抽屉里取出了一本珍藏着的备忘录翻看起来。

“啊,找着了,找着了。坂野澄要是还健在的话,应该是住在这里的。”他推了推鼻子上的老花镜,把地址告诉了下田。

下田根据他从T大附属医院里打听来的线索,马上就着手去查栗山重治的军籍记录。

军籍与证明身份的户籍不同,除战死或病死在战场上的人在除籍时在户籍上会有记录外,一般不在户籍本登记。

目前,海军军籍记录保存在厚生省援救局业务第二课;陆军军籍保存在厚生省援救局调查课及各部、道、府、县的援救课和军籍课。

相比之下,各部、道、府、县的陆军军籍记录比厚生省的更为详细。但在二战结束前,为了不落入美军手里,大部分记录都被销毁了。只有极少一部分保存到了现在。

因此,军籍被烧毁后,只要本人不说,谁也不会知道。厚生省和各地方自治机构正在力图通过幸存者的回忆来补全正确的记录,但有许多幸存者也如石沉大海一般杳无踪迹。有些驻在外国的军队全军覆没,所有人员音讯皆无。因此,记录很不完整。

下田先是去了厚生省业务第二科查询,但没找到栗山的记录。随后,他又询问了负责陆军军籍的调查课,还是没有查到这个名字。

剩下的只有栗山的原籍——神奈川县厅援救课的记录了。但那里也没有栗山的名字。据调查课的人讲,原籍神奈川县的人的军籍记录只保存下了三成,其余的都在战争结束时销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