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 三

“噢噢,原来是这么回事。”药研堀老隐士一白翁搔着剃得短短的白发说道,“这名叫二恨坊之火的怪火,应是真的存在。”老人蜷着背,和蔼地点头说道。

这日,众人齐聚老隐士位于九十九庵内的一栋小屋。

一如往常,完全聊不出头绪的与次郎一行人,再度前来造访这位学识渊博、过着清心寡欲的隐居生活的老人。深谙古今东西奇闻怪谈的一白翁,如今虽已是个身材矮小的和蔼老人,但昔日似乎也曾为搜集诸藩的奇闻异事云游四海。

“老隐士。”剑之进探出身子问道,“如此说来,难道您曾亲眼见过这二恨坊之火?”

老人开怀地笑着回道:“老夫的确是一把岁数了,但如此久远的事还真没见过。延宝要比元禄距今更久,若老夫曾见过,如今岂不是已有两百岁了?”

的确有理。只是不管是五十年前还是两百年前,对与次郎而言似乎同样久远。因此,与次郎才会有这种错觉,曾亲眼见过五十年前的事的一白翁,应该也曾见过两百年前的事。老人虽见多识广,但许多事也仅止于有所听闻,并不代表曾亲眼见过或亲耳听过。

“关于此怪火,除了各位读到的几册书以外亦有记述。例如山冈元恕编纂的《古今百物语评判》中便有记载。该书付梓时间为贞享年间,应是晚于《宿直草》,早于《本朝故事因缘集》。书名虽称百物语,体裁却并非搜集普通怪谈加以编纂,而是记述编者之父,即一名叫山冈元邻的学者召集门生,讲述古今怪事,再逐一加以评论的过程。”

“加以评论?”

“是的,此则纯属捏造,此则纯属诳骗,此则乃基于某种缘由……一如各位常举行的怪谈议论。不过,本书毕竟撰于往昔,在此文明开化之时读来,部分评论已显得颇为粗杂,但仍有部分评论颇有见地,令人对著者之慧眼赞叹不已。可惜本书并非戏作,读来少了那么点趣味便是了。”

“亦即本书对怪谈持否定态度?”正马问道。

“并非全盘否定。”老人回答,“元邻并未顽固否定一切,只表示世上绝无无中生有之事,谎言即为谎言,误判即为误判。遇有不纯然为虚构者,便试图阐明此类不可解之现象乃因何而起,可谓极为理性。可惜著者为一儒学家,因此文中不时有八股说教之处,实属遗憾。”

哇哈哈,即便是两百年前的儒学家,都要比你明理呢,正马朝惣兵卫笑道。

“那么,该书中记述的是什么样的内容?”与次郎问。

“大抵与《宿直草》大同小异。”老人回答,“舟幽灵的章节内,曾提及丹波的姥之火与津国的仁光坊。”

听来果然还是被否定了呢,惣兵卫洋洋得意地说道:“著者若是儒学家,哪可能相信世上真有此等愚蠢至极的怪事。”

“不不。”老人挥了挥瘦如枯枝的手说道,“元邻并未否定怪火存在,仅认为水上若起怪火,亦不值得大惊小怪。”

这可就令人费解了,惣兵卫纳闷地说道。

“何处令人费解?”

“当然令人费解了。堂堂一位儒学家,为何要谈鬼论神?”

“此人并未谈鬼论神。若不谙世间原理,便指其为不可解之妖物,即为谈鬼论神。但若能成功解释某事乃因某种原理而起,便不再是谈鬼论神了。元邻将起于汪洋之上的火推论为水中阴火。一如高山顶峰能有水,水中亦能有火。凡曾有多人丧生、遗下强烈执着怨念之处,均可能出现此类怪火,并举姥之火、仁光坊之火为例。即便于唐书中,亦不乏此类遗恨之火的记述。”

“水中阴火?”

没错,老人颔首说道:“元邻的主张,乃盈天地间皆有阴阳五行之理。例如其他章节中曾提及的钓瓶坠火,便可用木生火来解释。凡树木均散发状似火球的精气,白昼因阳光照射而不可见,入夜后便可于树下暗处见之。如此而已。”

“树木真有精气?”正马惊呼道。老人以安抚的语气回答:“其意应为,所谓精气,绝非不可思议之妖物,不过是众生生息之证据。”

“不过,”正马惊讶地说道,“倘若树木起火符合自然原理,为何并非每株树下均可见此火?”

老人再度开怀笑道:“有理有理。不过元邻亦云,阴阳之变与五行相生,均与四季推移相似。此火不见于幼木,一如春去夏来、秋去冬来,乃初始之气尚未盈满,无可产生后续之气使然。初生小树虽也符合木生火的道理,但因木气未满使得火气难生。此种解释,的确有些许牵强之嫌。”

闻言,正马与惣兵卫大笑不已,而与次郎似乎视此解释为理所当然。

“元邻进一步推论,世间之火可分为三类。星精飞火、龙火、雷火为天火;燃木击石所生之火为地火;心火或生命之火则为人火。此三类火,又可分为阴火与阳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