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18页)
“天神吗......?哦,所以氏指的是菅原?喂,京极堂,意思是只要夸耀自己是菅原一族,河童就不会来了吗?河童的话,应该要找水神吧?找天神是搞错对象了吧?”
“就是因为这么想,镇卫才写道可疑吧。但是沾涼这么写:咻嘶卑即兵揃(hyosue,音即咻嘶欸)之地名也,此村有天满宫之神社,故言菅原也......”
“喂,有哪个村子叫咻嘶卑吗?可是就算有,跟河童——不,跟妖怪咻嘶卑又有什么关系?”
“你性子也真急哪。”京极堂说,搔了搔下巴。“所以我才讨厌跟你说话。我怎么知道有没有那种村子?根本没查过。但是沾涼写说有,他还这么写道:长崎有澁江文太夫者,亦出驱河童之符......”
“这又怎么了?”
“我想沾涼是引用《和汉三才图会》。此外,百井塘雨的《笈埃随笔》也有相同的记述。《笈埃随笔》里名字变成澁江久太夫,职业也变成天满宫的守人。有一本《鸟啭草叶》引用《笈埃随笔》说,这座天满宫位在肥前谏早兵揃村。”
“真的有那个村子啊。”
“现在已经没有了,所以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总而言之,这个澁江一族十分棘手,他们似乎与肥前各地的水神社司(注:社司即管理神社的神职。)颇有交情。据传澁江氏的祖先是橘诸兄,橘诸兄是左大臣(注:律令制度中,与太政大臣、右大臣同为太政官之长,次于太政大臣,高于右大臣。)兼大宰帅(注:大宰府的长官。),是敏达天皇的后裔。而橘诸兄之孙嵨田丸据说就是澁江氏先祖。史实上与此人对应的人物应该是橘嵨田麻吕。这个人侍奉朝廷,任兵部大辅(注:兵部省为日本古代的军政机关,大辅为仅次于兵部省长官兵部卿的官位。)。神护景云年间(注:神护景云为奈良时代的年号,七六七~七六九年。),春日大社从常陆鹿岛迁移到三笠山,当时这个兵部大辅嵨田丸被任命为工匠奉行......”
“哦,我了解了。”宫村说。“说到河童,就是木匠。木匠使役人偶,用完后就扔进河里......,是这个传说吗?”
“完全没错。说到河童,就是木匠。”
“为什么?”
“啊,真烦人哪。”京极堂这次用力抓起头来。“宫村老师说的,是流传在各地的所谓河童起源人形化生传说。由于人手不足,工期又短,工匠烦恼之余,用木屑等材料做成人偶,并以匠道之秘法为人偶注入生命,让它们帮忙工作。工事结束后,那些人偶便被抛进河川,变成了河童,是这样的传说。木匠有时候是竹田的木匠(注:古代朝廷的御用木匠。),有时候是左甚五郎(注:传说中江户初期的建筑雕刻名手。),不一而足。大部分都被当成神社佛阁的缘起流传,例如某某地方祭祀的神明镇压了化生的作乱河童,极为灵验之类的......”
“京极堂先生,那么澁江的情况呢?”
“这也是位于肥前杵岛郡橘村里的潮见神社的缘起,潮见神社的祭神是橘诸兄。回到正题,春日大社兴建时,工匠头子也做了人偶,驱使他们工作,兴建完毕后,也扔进了河里。而这些人偶为害人马六畜,于是身为奉行的兵部大辅嵨田丸出面镇压。由于这个典故,那些水怪被命名为兵主部(hyosube),从此以后,兵主部就成了橘家的属下......”
“这里不就有咻嘶卑(hyosube)登场吗!”
京极堂干脆地答道:“是有啊。”
宫村问道:“这个故事出于何处?口传还是什么?”
“这段故事见于《北肥战志》这本书。其他像是《菊池风土记》等,记载春日大社兴建后,称德天皇嘉许嵨田丸之功,敇许天地元水神做为其氏神,嵨田丸从此以后便成为水部之主,执行祭仪。”
“春日大社啊......”
“没错,所以似乎也不完全是虚构。澁江一族原本是使役水神的吧?谈论水怪时,绝对不能不提澁江氏。”
“等一下。”我制止道。
京极堂说:“干嘛?”瞪住了我。
“可是,澁江氏的祖先是橘氏吧?跟菅原氏又没有关系。如果咒文里面说‘氏橘’或是‘氏澁江’来威胁河童,那还可以理解,但是说‘氏菅原’,这我实在不明白。而且为什么名字来自于兵部,会变成兵主部?兵部不是一个官职吗?就算名字是从这里来的,在兵跟部中间加个主,这我实在无法理解。太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