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康斯坦丁·默尼耶(1831—1905),比利时现实主义画家和雕刻家,表现劳动者的生活。

[2]原文为荷兰语。

[3]比利时政府于1928年成立的青年组织,旨在培养青年,尤其弱势群体青年的各种技能,组织文体活动。

[4]成立于1933年的军事工程组织,以其创始人、纳粹分子托特命名,在二战前和二战中,负责德国及其占领地区的工程任务,使用战俘施工。

[5]阿尔弗雷德·格雷文,占领时期,德国大陆电影公司在巴黎的制片经理。

[6]让·科克托(1889—1963),法国现代作家,多才多艺,富有创新精神,作品包括诗集、剧本、小说,他的剧作和电影成就极大。

[7]伊夫林·沃(1903—1966),英国作家,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讽刺小说家。

[8]马乔列湖:瑞士和意大利之间的湖泊,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南侧。

[9]库普林(1870—1938),俄国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十月革命后流亡巴黎。

[10]罗杰·维特拉(1899—1952),法国作家,超现实主义戏剧先驱之一。

[11]《阿塔朗特》:让·雨果1934年制作的电影。

[12]德文,大意为“没有景致的城市”。

[13]瑞典滚珠轴承公司,创建于1907年。

[14]始建于1913年,是巴黎颇具影响力的三大剧院之一。

[15]1944年,德国占领者和维希政权杀害了法国抵抗小组二十三名成员。事后,纳粹印制了一万五千份红色海报到处张贴,称他们为红色恐怖分子。

[16]乔·芒代尔(1885—1944),法国政治家,历任邮电部长(1934—1936)、殖民地部长(1938—1940)。1944年,他被维希政权的民兵暗杀了。

[17]位于巴黎二区的一家剧院,始建于1778年。

[18]法国东南部海港。

[19]苏姗娜·费隆(1918—2005),法国戏剧和电影双栖演员,两次获得莫里哀戏剧奖最佳女演员奖,三次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20]这座修道院位于巴黎左岸,始建于六世纪,为巴黎古迹之一。

[21]美国作家J.F.库柏(1789—1851)的一部小说。以1757年英、法两大帝国在美洲争夺殖民地为背景,表现殖民与反殖民、压迫与自由的斗争。

[22]法国作家马塞尔·埃梅(1902—1967)的一部童话故事集。

[23]格拉讷河畔奥拉杜尔:法国利穆桑大区上维也讷村庄,1944年6月10日,德军将652名村民,男人赶进谷仓锁住门,妇女儿童赶进教堂,放火烧村,未烧死的人还补以机枪和手榴弹,最终全村仅有十人幸免于难。1953年开庭审判,仅处死二人,监禁五人。

[24]雅克·普雷维尔(1900—1977),法国诗人,他的诗善于用奇异的形象,融入民间诙谐调侃的语言,深得知识阶层和民众的喜爱。

[25]拉法耶特(1757—1834)法国将军,政治家。

[26]斐扬派: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时的君主立宪派,因其总部设在巴黎斐扬修道院而得名。

[27]约拿是《圣经·旧约》中十二个小先知的第五名,神命他去尼尼微,他不从神命,乘船逃走。神便使海上风浪大作,只有把他投入海中,风浪方可平息,于是众人把他投入海中,被神准备的大鱼吞入腹中三天三夜。他向神许愿呼唤,神命鱼将他吐出,他便去尼尼微劝人向善,于是神不降灾尼尼微了。

[28]英格兰地名,在大伦敦的兰贝斯和萨瑟克自治市,有世界闻名的体育场和宁肯顿公园。

[29]格林(1904—1991),英国小说家,擅于以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角落,刻画出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人物。

[30]美国小说家埃德·巴勒斯(1875—1950)1914年发表的小说,此处指改编的连环画。

[31]乔治·埃贝尔(1875—1957),法国教育家。他提出“自然”体育教育法,走体育专业化和瑞典式体操相反的路。

[32]阿尔弗雷德·德·缪塞(1810—1852),法国浪漫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尤以诗歌戏剧著称。

[33]圣—保尔·鲁(1861—1940),法国诗人,超现实主义诗人认为他是现代诗歌的一个先驱,不过,他仍然保存了浪漫派和象征派诗歌的一部分遗产。

[34]布罗格利(1921—1976),法国政治家,曾任法国公共事务部部长和外交部长,1976年被暗杀。

[35]蒙特卡洛:摩纳哥的行政区,游览观光地。摩纳哥公国位于法国尼斯南部和意大利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