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事巴托比》放弃

巴托比 [1] (Bartleby)是赫尔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笔下故事中的一名普通职员,一个“半途而废”者的守护神。如果说亚哈(Ahab)——麦尔维尔塑造的一个坚决拒绝放弃追杀大白鲸莫比·迪克 [2] (Moby Dick)的人物是阳,那么巴托比就是与之完全对立的阴。

我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参加一场技术会议的时候,发现自己想起了巴托比。我当时正在听一位著名风险投资人的演讲,他已经通过投资互联网初创公司,为自己的投资人赚了几亿元。在他的讲话中,他如数家珍地列举了一些全球商业传奇人士的名字,与这些名字相对应的,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几家公司的创办人。他让观众思考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紧接着,他就回答了自己刚抛出的问题:

“他们从不放弃。”

我发现这么说很振奋人心。这个说法也并不新鲜。但是它非常具有说服力。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被灌输:成功者从不轻言放弃,半途而废绝不会成功。但是那天,我对此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思考之后,这个问题开始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首先,所有这些商业传奇人物,可能都放弃了某些东西——学业或是其他职业。或许他们最初的梦想是当爵士音乐家和篮球明星,然后或许他们放弃了对于这些梦想的追求。只凭他们没有放弃最终令他们蜚声国际的事业,并不能说明什么。这一点显而易见。

就是这个时候,巴托比跳入了我的脑海。

但是这时我并没有多想。

之后,我偶然看到了一段正在网上热播的视频。视频的内容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英雄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作的一场毕业演讲。演讲者曾经光荣地为美国海豹特遣队效力37年,获得过美国特种作战海军上将和司令官头衔。他根据自己在海豹特遣队这支美国海军精英特种部队训练的切身经历,在演讲中给出了自己对于如何改变世界的建议。对我而言,这些建议似乎非常好——从每天早晨铺床叠被开始,这也是我妈说过的(尽管没能坚持下去)。后来,演讲进入了尾声。他说到了放在训练场中央的一个铃铛。他说,当你在海豹特遣队训练过程中敲响了铃铛,就意味着你不行了,不想干了,你放弃了。铃铛一直都在那里。你可以随时敲响它。你可以敲响它,如果你觉得训练太累了,如果你不想再早上5点钟起床,如果你厌烦了在冰水中游泳,如果你觉得筋疲力尽了,如果你认为海豹特遣队并不是你想要的。

他的建议很简单,他说:“如果你想改变世界,一定一定不要去敲响那个铃铛。”

而我想的是,胡说,才不是这样。

我的意思是,有时候你必须去敲响那个铃铛。或者承认,你的生意很惨淡;或者就是直接放弃。即使你真的想要改变世界。

每一位成功者都没有放弃,这当然是事实——要不然他们何来成功呢?但是很多人却在早该停步的时候,又坚持了多年。很多人在执迷于一个毫无机会实现的梦想的过程中,让自己和身后的家庭破了产。在一个不允许任何人主动失败的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对自己的真实处境说谎,而不是去承认自己已陷入泥潭,尤其当承认意味着每一个出口都会瞬间关闭的时候。

“假装成功,直到真正成功”(Fake it till you make it)这句话理论上无懈可击。但是往往它真正的意思是,假装成功,直到你装不下去。

而至于说不敲铃铛——这完全不能成立。铃铛放在那里就是用来敲的。如果你意识到你没有毅力或动力成为一名海豹特遣队员,你当然应该敲响它,同时不为此背负任何的羞耻感。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在海豹特遣队中出现了那些自认为不具备应有素质的人。而且,我们应该鼓励那些不适合的人尽早认识到这一点。

我又想起了巴托比。

长久以来,我一直都是一个敲铃者。我会退出。如果我正在读一本书,却对书中所讲漠不关心,我就叫停。在剧场看演出的时候,如果我觉得无聊,我就离开。我会坚持到中场休息,但之后我会快速逃离,不是走出去,而是跑到最近的出口。

有一天我正在看一档电视节目,我看到有一段播放的是一个年轻的英国男子,他决心去亲身体验一次蹦极——也就是从一座桥或高塔上跳下后身体会疾冲向地面的极限运动,而将你和死神(或重伤)阻隔开的仅仅是一根系在你脚踝上的橡胶绳。在泰国,这个年轻人登上了蹦极台,然后全副武装准备纵身一跃。而那一刻,他承认自己非常害怕。在蹦极项目中,这并不少见。一个紧挨着他准备在他前面跳的女子,犹豫了几分钟后决定不跳了。她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