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第3/5页)

本多凝望着船舷边浮沉着漂流而去的布包,瞧那形状,那高度,好似两三岁的幼儿。结果,本多确实猜对了,那正是幼儿的尸体。

他下意识地看看手表。五时四十分。周围已经浸染着冥冥暮色。此时,本多看到前方河坛明亮的火光,那是马尼卡尼卡河坛烧尸的火焰。

那座河坛以一座印度教寺院为基座,五层建筑中各种宽窄不同的祭坛面对着恒河。寺院里环绕中央大塔的还有几座高低不一的塔,分别保有回教风格的莲花状的拱形露台。这座黄褐色巨大的伽蓝,由高高的柱廊支撑着,经煤烟熏染,越走近越感到烟飞火燎后人迹荒芜的状态。那阴郁的威容,浮泛于空中,看上去如幻影般很不吉祥。可是,小船和河坛之间是满荡荡的土黄色的河水,暮色苍茫的水面上,漂流着众多的鲜花(也有在加尔各答见过的红色的爪哇花)、废弃的香料。烧尸场熊熊的火焰,历历倒映在河面之上。

高空火舌飞舞,栖息于高塔上的鸽子聒噪不已。天空变成含蕴浅灰的暗蓝色。

河坛临水的地方,有一座烟熏的石砌小祠,供奉着湿婆神和他的一位妻子沙蒂。沙蒂为了捍卫丈夫的名誉,投身于牺牲之火而死。两尊并列的偶像前有人献的花。

这一带随处停泊着满载烧尸木柴的小船。本多这条船害怕接近河坛中央。眼下,正在熊熊燃烧的木柴的背后,可以窥见寺院廊柱深处的熠熠火光。那里正是长燃不熄的神圣之火,一堆堆葬火,皆从那里的源头分别点燃而来。

河风死了,周围的空气积淀着令人窒息的暑热。贝拿勒斯到处都是如此,喧嚣取代静寂,人们难以忍受的动作、喊叫,孩子们的哄笑,以及诵经的声音,即便在河坛里也能听得一清二楚。不光是人,一条瘦犬跟在儿童身后奔跑,远离火光一个角落里的阶梯,暗沉沉的水里突然传来赶牛人的厉声吆喝,沐浴的水牛显露出光亮的雄健的脊背,一头一头跳上岸来。水牛沿着阶梯蹒跚而上,葬火映射在那黑幽幽、湿漉漉的肌体上,宛若明镜。

火焰时时被白烟包裹,火舌在烟里明灭闪烁。吹向寺院露台的白烟,在幽暗的殿堂里似动物一般狼奔豕突。

马尼卡尼卡河坛完全是净化到极点、公然将一切裸露出来的印度风格的露天烧尸场。正如贝拿勒斯一样,一切被神圣净化的东西,都共同充满催人作呕的可厌。无疑,这里就是世界的尽头。

湿婆与沙蒂小祠旁边一段和缓而倾斜的阶梯上,停放着一具红布包裹的尸体,经过恒河水浸后,排队等待火葬。

显现着人体轮廓的裹尸布,红色是女人的标记;白色是男人的标记。亲族们和光头和尚都在帐篷里等待。过一会儿,等尸体架在木柴上之后,由亲族们浇上牛油和香料。这时,有人又用竹竿架抬着一具白布包裹的新尸,在和尚和亲族的共同诵经声里到达。几个孩子逗弄着一只黑狗,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在印度,不管哪座城镇,一切生命都在互相跃动,互相纠缠。

六点钟了。不知不觉,四五个地方已经燃起火焰。烟雾尽皆飘往寺院那个方向,所以船上的本多没有闻到什么异臭。他只是看着这一切。

右边的远处,有个地方收集烧过的骨灰,浸泡在河水里。肉体固守的个性消泯了,人们的骨灰全都掺合在一起,溶进神圣的恒河水,还归“四大”和灏气。堆积的骨灰下部在浸入河水前,定是早已同周围的湿土混在一起,分辨不清了。印度教徒不造坟墓。本多不由回忆起到青山墓地为清显扫墓时,感到墓石下面的确没有清显,那番凛然颤栗的情景。

一具具尸体投入火中,绑缚的绳索燎断了,或红或白的尸衣烤焦了。突然看到一只黝黑的臂膀抬起来,尸体似乎翻了个身,在火焰里反翘着身子。最先被焚烧的尸体,呈现出黑灰色。水面上传来咕嘟咕嘟蒸煮般的响声。最难烧的是头盖骨,手拿竹竿徘徊四周的烧尸人,抡起竹竿,将浑身已经烧成灰、惟独头部还在冒烟的头盖捣碎。火焰映照着他们用力捣碎头盖骨的黝黑的臂腕,那声音撞击在寺院的墙壁上,发出“咔嚓咔嚓”的反响。

还归“四大”的净化如此缓慢,与此相逆的人的肉体,死后仍要保留无用的芳醇……火焰中,红布裂开了,闪光的肉体蠢蠢欲动,火舌与黑灰共同飘舞,仿佛另一种东西又在生成,隔着火焰,不住地闪闪欲动。有时,一阵炸裂,木柴崩塌,火苗消隐,烧尸人一经补足,火堆又重新熊熊燃起,高高的火舌不时舔舐着寺院的露台。

这里没有悲哀。看似无情的东西,全然都是喜悦。这里不仅笃信轮回转生,而且都像田水种稻、果树结果一般,不过是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而已。正如收获或耕耘需要人手一样,这里也多少需要人来帮忙。可以说,人就是轮流生来为大自然做帮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