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2/5页)

佛教区别于异教有三种特色,其中之一是“诸法无我印”。佛教称扬“无我”,否定作为生命中心体的“我”,归根结底是否认我的来世存续的“灵魂”。佛教不承认灵魂的存在。生物没有灵魂这一中心的实体,无生物也没有。不,世界万物都没有固定的实体,就像没有骨骼的海蜇。

但是,这里产生一个难解的问题:若是死后一切都归于无,那么作恶堕入恶趣、行善升为善趣,究竟是何人所为呢?若是无我,那么轮回转生的主体又是什么呢?

佛教否定“我”的思想和佛教承继“业”的思想,因苦于此种矛盾冲撞,各派论争不已,最终也未得出整然有序的逻辑性的结论。这就是小乘佛教的三百年。

将这一问题归结于完整的哲学成果,则有待于大乘的唯识。至于小乘的经量部,宛如香水熏染衣服,善恶业的余习留存于意志,赋予意志以性格,这股力量成为引果的原因,随之确立“种子熏习”的概念,形成以后唯识的先踪。

直到今天,本多依然记得暹罗两位王子眼睛里不绝的微笑和悒郁的神情。他想,那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那是在佛光壮丽的寺院、鲜花和果实的王国,一边承受忧戚的阳光的照耀,一边崇仰佛陀和笃信轮回,避忌整饬的逻辑体系的那种黄金般沉重的怠惰,以及树下微风骀荡的精神。

且不论库利沙达殿下,单说聪明的帕塔纳迪特殿下,他具有惊人而犀利的哲学家思想。尽管如此,但他激烈的情感依然压抑着那颗穷究事理的心,较之殿下所说的一番话,更为鲜明地留在本多脑里的是,那年夏天,当他接到月光公主的讣告时,颓然倒在终南别业草坪椅子上那种不省人事的姿影。他那褐色的臂膀从白漆椅子的扶手上耷拉下来,脸孔靠在肩头,面色灰白,微微张开的嘴唇里,露出光亮洁白的牙齿。

天生的褐色的手臂修长而又优婉,适于灵巧的爱抚的手指,刚好触及夏季碧绿的草地。眼见着就要为爱抚的对象殉情似的,刹那间五根手指尽皆死去。

——尽管如此,本多担心,王子们对于日本的回忆,即便随时光的流逝而与日俱增,但决不会留下什么好印象。使得王子们心灰意冷的是,孤立无助、言语不通、习俗各异,再加上失盗以及月光公主的死去。然而,最后拒绝王子理解的要因,不仅是本多和清显等普通的青年,还有那种使得白桦派自由人道主义的青年陷于孤立的骄傲自大的“剑道部精神”。更为糟糕的是,作为王子一方的人,真正的日本味儿十分稀薄,而作为王子敌方的人,却具有浓厚的日本味儿。王子们或许也亲身朦胧地感知到这一点了。那个狷介的日本,就像披挂上阵的青年武士一样趾高气昂,而且,像少年一般易于受伤的日本,在受到人们嘲笑之前,首先自动挑战,于受到人们蔑视之先而自行死去。勋不同于清显,他生在这个世界的核心,并且笃信灵魂。

年龄将近半百的本多,其中一得就是舍弃一切偏见,变得自由起来。有了自我权威而摆脱了权威,自己成为理智的化身而摆脱了理智。

已逝的大正初期的剑道部精神,包括从未跻身其中的本多在内,是熏染整整一个时代的蓝花布精神。直至今日,本多不吝将自己记忆的青春囊括于同列之中。

至于使之更加醇化、更加趋于极致的勋的世界,本多并非同他共享青春,而是从外部侧目以视。当他看到年轻的日本精神那般孤立作战、自行消亡的姿影,不能不觉悟到:“惟一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力量,只能是西洋的力量,外来思想的力量。”固有的思想置人于死地。

要想活着,就不能像勋那样固守纯洁。不可自断所有的后路,不可拒绝一切。

勋的死,最能迫使本多省察,所谓纯粹的日本究竟是什么。否定一切,甚至否定现实的日本,拒绝所有的日本人,采取最难活着的生存方式,最终杀人或自刃……除此之外,难道就真的没有同“日本”共存的道路吗?虽然人人害怕而不敢言,但勋不是亲身加以证明了吗?

仔细想想,一个民族最纯粹的要素必然带有血腥气,闪耀着野蛮的影子。这和不顾全世界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谴责,继续保有斗牛这一国技的西班牙不同,日本欲借文明开化的时机,扫除一切“野蛮的风习”,其结果,使得民族最为鲜活而纯粹的灵魂隐藏于地下,时常通过喷火发挥凶暴的力量,越来越为人们所畏惧。

不论展示多么可怕的面貌,原本就是洁白的灵魂。本多来到泰国一看,祖国文物的清雅、简素、单纯,清澄的河水使得河床上的小石子历历可数,神道教仪式的清洁明净等,在本多的眼睛里渐渐清晰起来。然而,本多并非与此共存,而是像大多数日本人所做的那样,视而不见,权当不复存在。干脆逃离一切,借此以苟活。那些简劲而素朴的第一要义的东西,那白绢,那清泉,那随风摇曳的洁白的纸条儿,那牌坊隔离开的单纯的空间,那水底的岩石,那群山,那大海,那日本刀,那光辉,那纯粹,那始终躲避利刃活着人们……不光是本多,就连那些早已欧化的多数日本人,也耐不住日本酷烈的元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