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3/9页)

真的,被人逼走的仁义,回来后几乎一点没有犹豫,就参加到抗日斗争的行列里。在外数年受到的压榨,使他更觉得没有穷人活下去的路,非拿起武器拼不可。他本想偷偷回来用祖传的那支土枪先把王唯一干掉,逼到没路走,上山当“红胡子”也好。谁知他还没到家,就听说家乡大变了,到家后,从老婆孩子的口中,详细了解了家乡变化的经过,是共产党、八路军给他报了仇雪了恨,救了他全家,这是他自己永远没有力量来办到的。他像一条在沙滩上干得要死的鱼儿,一旦卷进大浪里,立时就感到它和水永远不能分离。他下定决心,从此跟着共产党,和妻子、儿女还有许许多多同命运的人,一块生活,一块战斗,他认准了这条活命的道路,革命的道路……

在幸福的浪头上,很容易回溯起痛苦的过去,联想到这幸福的来源。是谁离散他们,又是谁使他们得到团圆?在这个苦难的历程中,又有了些什么变化呢?

母亲想起这一切,更感到如果没有共产党、八路军,丈夫是回不来的。家,不知早流散到哪里去,哪还会有家呢!

想起过去的苦,就越觉得现在甜。

暖和和的阳光浴洗着母亲的全身,她感到很舒适,和春天的天气差不多。心里愈来愈高兴,随着屋檐上滴下来的水珠有节奏地击打着铁桶的声音,不知不觉地用轻细的鼻音,哼起她当闺女时常唱的四季歌来。这在她出嫁以来,真还是第一次呢!

春季里来暖洋洋

闺女绣房针线忙

纺一朵红花绿叶配呀

一只蜜蜂飞进房

夏季里来活儿忙

闺女河里洗衣裳

清清的流水波连波呀

鱼儿戏水对成双

秋季里来谷上场

闺女场上簸谷糠

谷米谷壳儿难分开呀

但愿嫁个知心郎

冬季里来雪茫茫

闺女给郎缝衣裳

不量身裁衣难合体呀

没见郎面泪汪汪

在母亲唱着的同时,那秀子和德刚领着哥哥走近门口。秀子一听歌声,忙向他俩摆摆手,叫他们放轻脚步。她探头向门里一望,忙回头笑笑,向哥哥悄声说:

“真新鲜,妈还会唱歌呢。你听多好听!”

德强也笑了,刚要迈过门槛,被秀子一把挡住。她踮起脚神秘地向哥哥的耳朵边咕噜几句,德强瞅着她只是微笑,摇摇头。秀子又弯腰向德刚嘀咕几句,德刚连忙点头。

等母亲一唱完,秀子大声喊道:

“好不好?”

“好!”德刚用力叫着。

“妙不妙?”

“妙!”

“再来一个要不要?”

“要!”

这可使母亲吃了一惊。一抬头,见是孩子们笑着跑进来,母亲顿时脸红了。刚要责备秀子,可一发现德强走进来,忙起身迎上去,惊喜地说:

“哎呀,我的孩子!什么风把你吹到我跟前来了?妈想也想不到啊!”

“妈!叫你想不到才更高兴呢!妈,你还会唱歌呀,我真没听到过。”德强高兴地拉着母亲的手,见母亲从来未有的神采焕发的面容,更有说不出的喜悦。

“妈,你唱得真好听!再唱一个吧。”德刚抱着母亲的大腿,撒娇地说。

“哎,这下可叫你们羞着妈了。其实呀,我倒真会唱些歌呢。等以后有工夫再唱吧。”母亲红着脸,笑嘻嘻地说。又看着秀子拿的背包卷,向德强问道:

“怎么,你要来家多住几天吗?”

“不是,妈!”秀子接着回答,“俺哥中学毕业了,在县上青救会工作,还是全县的儿童团长哩!”

“哦,这么快!”母亲紧看着德强。

“是,妈。我成绩好点,一连跳了好几级。”德强倒有些腼腆起来,接着又说:

“我这是到区上去,顺路来家看看。听妹妹说我爹回来了,他在哪呢?”

“他呀,吃过饭到区上开会去啦!”母亲答道。

“哥,咱爹回来就当上干部啦,是副农救会长哩!”德刚高兴地告诉哥哥。

“唉,光说话去啦,快进屋坐吧!我也忘了,快做饭你吃吧!”

“我不饿,妈,别做了。就在这坐坐吧,这很暖和。”德强说着坐在石台上。

“那也好,到晚上做点好的,一块多吃点。”母亲说着,忽见德刚把德强的手枪抽出枪套,急阻止道:

“德刚,快放下!别动响了!”

“没关系,里面没有子弹。”德强说着接过德刚送过来的枪,“你想打枪吗?来,我教给你……”

母亲静静地看着他弟兄俩边说边比画的神气,自己也不自觉地听着德强的解说,看着他拉枪栓、上子弹,然后勾扳机的动作,不由地说道:

“看不出这么点玩艺,会有那么大的劲儿。”

“哥,给我放一枪,好不好?”德刚要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