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小村到小村

劳拉和父亲坐在马车的前排,和邻居们挥手道别。他们喊着:“再见了劳拉!再见!做个好姑娘!”劳拉微笑着挥手,尽量不要因为穿着新衣服戴着新帽子还拎着刻有名字首字母的新箱子而表现得不自在。

马车开动,更多的妇女来到门前瞧热闹。这不是卖煤人或是鱼贩子来的日子,面包师要几个小时候才来,在闭塞的小村里,出现辆带轮子的车都能引起些小轰动。女人们见到劳拉和她的新箱子,站在台阶上告别。在马车驶向村口之前,女人们就凑成了一圈。

劳拉的离开在村里引起了一阵讨论。这个年纪的姑娘出去做活在村里很常见,比劳拉年纪小出去讨生活的都有。只是那些姑娘都背着包裹走路去火车站,她们的父亲在前天晚上用小推车把要带的东西推到火车站。劳拉却雇了酒馆老板家的马和马车。

这是因为烛镇绿里虽然只有八英里远,却在经过镇上的另一条火车线路上。坐火车需要转两次车且在中转处等上好久。这样新奇地离去让村里多了个话题。在十九世纪初的村里,任何新话题都弥足珍贵。

劳拉十四岁半,粗粗的麻花辫挂在背后。离开的早上她折起了麻花辫系上个黑色的蝴蝶结。当劳拉刚确定去烛镇绿里的邮局上班的时候,妈妈想该不该让劳拉像个大人一样用发卡盘起头发。后来妈妈看见邮局柜台一个女孩发辫上系了个蝴蝶结,她觉得劳拉也该这样。妈妈买了个黑色的蝴蝶结,因为她觉得村里女孩戴上彩色蝴蝶结活像集市上的马匹,鬃毛被梳好系上缎带。她叮嘱劳拉:“小心蝴蝶结里的海绵,经常挤压下恢复原状。这东西花了不少钱呢。以后要是自己买衣服,一定买能付得起的最好的。好东西是很经用的。”但是劳拉都不敢想起母亲,她还没从离别的伤感中缓过神来。

她开始想自己的新箱子,里面装了日常的衣服和她的宝贝:收集的压花,新生弟弟的一缕头发,一本练习簿。练习簿是弟弟埃德蒙送的,上面写着“劳拉的日记”,她保证每晚都写。妈妈还给劳拉准备了几件像样的衣服,用的是结实的白印花布,用钩针绞的边。

劳拉的妈妈经常说:“我家的孩子出去过活要是没有件像样的衣服,我宁愿挨饿!”劳拉准备出发之前,妈妈偷偷地买布裁剪,忙活了好几个月。她说:“我告诉过你时间一到衣服很快就能做好。”劳拉心里知道妈妈筹备了多长时间。

劳拉的爸爸做了箱子,打光后用铜钉嵌出劳拉名字的缩写。箱子的一角里有爸爸给的半克朗,小心地用纸包好。

箱子里的家当,身上穿的衣服,年轻而健康的身体,基础的教育以及自己看书学会的零星知识,这些是劳拉的所有财产。她的父母竭尽所能帮她置办出门做活的家当。家里还有四个小孩子需要大人照顾。劳拉的未来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了。她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有的东西甚少,也不惧怕无法预见的未来。她无法想象自己结婚或者变老,甚至觉得自己连死去都是不可思议的。

她所有的疑虑都来自于眼前。她只熟悉自家的小屋和几个亲戚家,如今却要住在别人家里。她要开始挣钱,学习新的本领。她担心在工作上手足无措,或是犯错太多被人觉得愚蠢。

烛镇绿里邮局的女局长蕾恩小姐是劳拉妈妈少女时代的朋友。劳拉去她家做过几次客,很喜欢她。劳拉觉得蕾恩小姐也挺喜欢自己。这似乎让这种新关系更复杂。劳拉该觉得蕾恩小姐是个家里的老朋友呢,还是个新老板呢。妈妈听了这疑虑后笑了,说道:“这孩子,总是自找麻烦!有啥好担心的?你就自然点,蕾恩小姐自然也会自然点的。既然提起了,你就不要叫她阿姨了。那时候你是她的客人还能叫她阿姨,现实最好叫她蕾恩小姐。”

父女俩驶上主道,父亲开始催促马儿。他不是个耐心的人,那么冗长的告别让他耐心顿失。“这么没完没了!”他咕哝着:“总不能租辆马车就成了世界第九大奇迹吧!”但劳拉觉得邻居是一片好心。布拉比太太建议道:“去吧孩子,变得有钱,长胖点。不管去哪,都别忘了家里。”有钱是没希望了,劳拉的薪水是半克朗一周,也存不了钱。对瘦骨嶙峋的劳拉来说,长胖更不可能。邻居们都说她“瘦得像白鹭,只剩腿和翅膀了”。她最肯定的是不会忘记家里人。

劳拉扭头看着绿色的玉米地和灰色的村舍,其中有座是她家。她脑海里浮现着妈妈熨衣服,小妹妹在走廊上玩耍,想最亲爱的弟弟会不会放学回家想念自己。希望弟弟记着给花园浇水,给兔子喂草。不知道他稀不稀罕读她寄回家的日记。

五月的暖风擦干了劳拉的眼睛,抚慰了她酸痛的眼皮。路边被她喜爱的春花覆满,到处是刺耳和白屈菜,还有一片片的婆婆纳。在绿篱笆丛里一只黑鸟在唱歌。谁能在这么好的日子里伤心呢。她看到草地里有一大丛西洋樱草,便央求父亲停下来等她摘一大束送给蕾恩小姐。她坐在马车后座把脸埋在芬芳的花束里,以后这樱草的香气会让她想起那个五月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