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3/9页)

小汉斯·卡斯托普仰起头来望着祖父干瘪的老脸,见它正好再一次埋到了洗礼钵上,恰似在重温他所讲的那些早已逝去的时光;这当儿,一种已经多次体验过的感觉突然向他袭来,如此奇异,既恍惚如在梦中,又令人忧心忡忡,好像同时让他感觉到了流逝和止息,感觉到了变幻无定的存在:这存在就是周而复始和令人眩晕的千篇一律——这是一种小汉斯·卡斯托普过去已有多次机会体验和熟悉的感觉。他常常期待着、渴望着再体验体验它;而部分的正是为了它,小家伙才那么急于想让祖父给他观看这件代代相传的宝物。

后来,长成了青年的汉斯·卡斯托普反躬自省,发现祖父留在他脑子里的形象比他父母亲的形象要清晰得多,深刻得多,重要得多;这可能与他俩心性相通、生理上表现出的血缘关系特别明显有关,真是一个面色红润的毛头小伙子与一位苍白干瘪的七旬老翁可能有多么相像,他与自己的祖父就有多么相像。不过,更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在老头子方面;要知道在这个家庭里,他毫无疑问是一位真正有个性的人,值得画家的彩笔细加描绘。

一般说来,汉斯·洛伦茨·卡斯托普的性格和思想,还在他去世之前很久就已经过时了。他是一位极虔诚的基督徒,属于改良教派,思想上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直死抱着只有贵族才能治理国家的狭隘观点不放,好像他还生活在十四世纪,生活在手工业者阶层为在市议会争取席位和发言权而遭到古老的城市贵族顽强抵抗,新生力量成长起来十分艰难的久远年代。实际上呢,他活动的几十年正好是急剧发展和充满各种变革的几十年,正好是社会的迅猛前进不断对人们的牺牲精神和冒险勇气提出很高要求的几十年。如果说新时代的精神取得了众所周知的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那么上帝知道,这可并非他、并非老卡斯托普的功劳。他尊重祖上的规矩和古老的章程,鄙弃扩充港口这样的冒险行径以及种种亵渎上帝的现代大城市的愚蠢设施。只要可能,他就出来踩刹车和泼冷水;要是依了他,今天市议会中还会是一派古代的牧歌气氛,就跟当时在他自己的账房里一样。

老头子在生前和死后,给一般市民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就是如此;而小汉斯·卡斯托普虽然对国家大事一窍不通,他那一双童稚的眼睛悄悄观察到的结果却也基本上一样——那是一些无言的、也就是说不加批判然而却生动异常的观察;许多年后,作为有意识的回忆,它们仍然绝对地保持着敌视言语和分析的特性,但却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一个明确而肯定的形象。前面说过,这与祖孙俩心性相通有关;这种隔代之间的感情最为亲近、性情最为投合的现象并非罕见。孙儿们往往是观察为着崇拜,崇拜为着学习,于是乎,那些本已遗传到他们身上的品质就被造就了出来。

卡斯托普参议又瘦又高。岁月已经压得他弯腰曲颈,他偏偏要努力把它们拉直;他嘴里已经没有牙齿撑持,嘴唇本来只好直接靠在空空的牙龈上——因为他只在吃东西时戴假牙,可是他还是拼命地将嘴往下沉,这样就既避免了脑袋摇晃不定,又使得脖颈挺直、下巴端正,在小汉斯·卡斯托普心中留下了一个极为可敬的印象。

老头子喜欢吸鼻烟——他用的是一只长方形的镶金玳瑁鼻烟盒,因此也就使用红色手帕。经常地,从他外套后面的一只口袋里,总有那么一点红红的手帕角耷拉下来,在他的形象中成为一个令人发噱的缺点。对于年事已高的人来说,这样的小缺点简直就是一种特权,不管是出于有意识的不修边幅,还是出于无意识的疏忽大意。总之,在祖父的外表中,小汉斯·卡斯托普以其儿童的敏锐目光,所发现的也就仅仅这一个缺点。可是,不论是对于年仅七岁的孙子,或是在他已成年后的回忆中,老人日常的形象都并非他的本来面目。他的本来面目完全是另一个样子,要漂亮得多,气派得多——就跟一张真人大小的油画上所画的那样。这张油画从前挂在汉斯·卡斯托普父母亲的起居室里,后来随小家伙一起迁到城外的祖父家来,在会客室里那张红绸套大沙发的上方找到了新的归宿。

汉斯·洛伦茨·卡斯托普在画上穿着市议员的制服——这是一个已经逝去的世纪的市民们曾经穿过的服装,看上去那样严肃甚至虔诚,跟随着一种既庄严又大胆的制度熬过了许多时代,渐渐演化成了堂而皇之的装饰,以便在举行庆典时将往昔变为现实,将现实变为往昔,同时宣示出事物之间的稳定联系,表明他们的决断画押是庄重可靠的。画的是老卡斯托普的全身像,背景为浅红色,采用柱形与尖拱形结合的透视画法。只见他站在那儿,下巴低垂,嘴角下咧,蓝色的眼睛底下泪囊突出,望着远方的目光若有所思,身穿一袭法衣似的黑色外套,下摆长得盖过了膝头,前襟开着,上上下下都用宽宽的毛皮滚了边。从宽大的高高鼓起滚边的套袖中,伸出来用平呢缝成的细瘦的内袖,花边袖口一直盖到手腕。两条老人的瘦腿套在黑色长丝袜里,脚上的鞋子缀着银扣,脖子上是一圈宽宽的、厚厚的、打了许多道皱的褶领,前面压平了,两边隆起老高;从领圈下还伸出一条麻纱襞饰来垂在背心上,显得实在多余。手腕中抱着一顶老式宽边礼帽,帽顶往上逐渐变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