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伊弗列夫·维切斯拉夫·谢尔盖耶维奇(第3/5页)

“您知道索尔仁尼琴?”

“知道……”

“早就认识了?”

“我不认识。”

“那见过面吗?”

“没有,没见过面。”

“那您说出你们都认识的人来。”

“我和他没有共同的熟人。”

“假话!人们不会给不认识的人发贺电的。”

“他是著名的苏联作家,所以……”

“您看过什么作品?”

“我看过……”维切斯拉夫·谢尔盖耶维奇马上在心里悄悄去掉了他看过的手稿作品,“看过《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马特廖娜的院子》……”

“《癌病房》呢?”

“没看过……”

“但您是知道的,索尔仁尼琴正在进行有利于我们的敌人的活动。这么说来,您支持他?”

“也许,我表达得不清楚,”伊弗列夫说道,他努力暗中把手攥成拳头,以免发抖。“《新世界》刊登索尔仁尼琴的作品。我以为,能刊登的东西,就可以读,并且这可能让人喜欢或者不喜欢。”

“您不想明白,”侦查员继续说道,“问题不在于喜欢还是不喜欢。而在于,您作为记者,作为思想战线的工作者,支持的是资产阶级新闻界称赞的作家。您想过没有,敌人颂扬的是谁和为什么?我们有资料证明,您和他认识……”

“我说过了:个人不认识,从没有见过。”

“那肖像呢,是他送给您的?”

“什么肖像?”

“挂在您房间里的那幅。”

这张肖像是萨沙·卡卡巴泽从一张小照片上翻拍下来的,还作为礼物送给伊弗列夫和拉伯波尔特各一张。

“您怎么不说话了?说话呀!”

“这张肖像是我买的……在高尔基剧院胡同门洞的旧书店附近买的。”

“从谁那里买的?……描述一下外表。”

“这样一个小个子的小伙子,留着胡子,像大学生……”

“就算是吧……可您还是可以说出更多东西的。”

准许他离开了,预先通知说:还会再叫他来的。他被吓坏了。他没把谈话的事告诉任何人,甚至决定不让妻子担心。但是第二天把他叫到了主编那里。他暗中心怦怦直跳地走进了马卡尔采夫的办公室。

“坐吧!”伊戈尔·伊万诺维奇立刻放下了工作。“喂,你都干了什么?说一说!”

伊弗列夫耸了耸肩,说了一遍。

“傻瓜!”伊戈尔·伊万诺维奇甚至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小孩子!索尔仁尼琴需要你的祝贺?可你把我们大家都祝贺了,没说的!我不愿意,可看来不得不开除了。你去吧,我要征求意见。去吧,我说,别让我看见你!……”

“难道不应该预料到这个吗,斯拉瓦?”拉伯波尔特看到伊弗列夫后说道。“他们自然是想消灭索尔仁尼琴了。只不过不是马上。先是要中伤他,刺痛他,诋毁他,直到他成为孤家寡人。那时会公开地迫害他,说他一个人反对全体人。您陷进去了!”

“可是要知道……”

“别吵,别吵,不要固执。您发了电报,认为这是勇敢。可索尔仁尼琴收到它了吗?就算是,收到了,不用您说他也知道,他是个人物。全世界都在不冒任何风险地支持他。他要您的祝贺有什么用?这只会迫使他认为,对他的监视会更多,既然他这样受欢迎。可实际上索尔仁尼琴没有收到您的电报。它被钉在了机关的锥子上。对吗?”

“就算是。又怎么样呢?”

“您想象一下,我是被责成负责这件事的克格勃上校。我把电报分堆儿摆开。四十封是作家发的。明白了!作协里有他的同伙,我们要注意,不要刊登他们的作品并且不让他们发言。往文学家之家加派告密者。两百封电报来自知识分子。把他们撤职,让他们永远不得翻身。大学生发来了两百封。这些后生我们要公开开除,好让广大学生把这一切记在心里。”

“我明白了!”

“等等,老人家,我还没说完呢。我,克格勃上校,在想,这个索尔仁尼琴总之怎么会这么受欢迎呢?这么说,祝贺的人在看非法出版物。要深入调查这件事情!不行的话,就关起来……结果是,斯拉维克,您用您的电报帮助编出了一份嫌疑人名单,好更加容易地监视他们。所以,电报是挑拨离间,而您是挑拨者……”

“看您说的!”

“伊弗列夫,至于牵连到朋友我就不说了:同样会开始监视他们的。如果您是这样的英雄,采取其他方式行动吧。”

“什么方式呢?”

“跑到国外去或者悄悄地写非法出版物,就是别把同志们牵扯进去!”

“大家都这样:都不说话,可过后却问,为什么周围都是卑鄙行为?……有时我觉得,索尔仁尼琴不存在。是人们的幻觉、想象。一个人怎么能对抗机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