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3/4页)

在全家人中,只有埃德蒙一人觉得这事不大对头;不论姨妈讲得多么动听,他仍无法相信拉什沃思先生是一个合适的终身伴侣。他承认,他的妹妹是她自己幸福的最好裁判者,但他不赞成把幸福归结为广有家产这一点上;他也不能不时常对自己说,从拉什沃思先生的社交圈子看,“如果这个人一年赚不了一万两千镑,他一定是个大傻瓜。”

然而托马斯爵士确实对这门亲事很满意,认为它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关于它他听到的全是称心如意、令人鼓舞的话。这正是那种应该缔结的婚姻: 两人住在同一郡里,具有同样的利益关系;于是他衷心赞同的祝愿尽快送到了这儿。他只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婚礼必须在他回家后举行;他重又许诺,这不会很久了。他是在四月里写的信,他有把握不久就可以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帖帖,在夏季结束前离开安提瓜。

七月间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在芬妮刚跨进十八岁的时候,村里的社交圈子里新来了两个人,他们是格兰特太太的弟弟和妹妹,是她母亲再醮后生的孩子克劳福德先生和克劳福德小姐,两个富裕的年轻人。克劳福德先生在诺福克郡有一份很好的家业,克劳福德小姐有两万镑财产。小时候,他们的姐姐一直很喜欢他们;但在他们共同的母亲去世后,这位姐姐便出嫁了,两个孩子由他们的叔父扶养,格兰特太太不认识这位先生,从此她几乎没再见过他们。在叔父家中,他们过得很好。叔父是海军上将,他与他的太太虽然毫不投机,对两个孩子的感情却是一致的,至少在感情上的差异只限于各人宠爱的人不同,然而宠爱的程度却不相上下。海军上将喜欢那个男孩子,他的太太却钟爱那个女孩子;这样,太太死后,这个女孩子在叔父家中度过了几个月的苦难生活后,便不得不另外找一个庇护所。克劳福德海军上将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他非但不想挽留侄女,还把他的情妇带回了家中。侄女要投奔的便是格兰特太太的家,这实在是一举两便的事,一方既十分欢迎,另一方也有了个栖身之所;原来这位姐姐已把住在乡下、又没有子女的太太们通常所用的消遣办法,全都用尽了,她心爱的起居室已陈设了漂亮的家具,她的园子里已收集了各种奇花异草和珍贵家禽,现在急需的是寻找新的乐趣。因此她一向宠爱的妹妹的到来,正是投其所好,她希望在自己生育子女以前,妹妹一直待在这里与她做伴。她担心的倒是这位在伦敦生活惯的小妹妹,不习惯曼斯菲尔德的乡村生活。

克劳福德小姐也不是完全没有这种顾虑,不过那主要是出于对姐姐的生活方式和那个社会的风俗习惯的怀疑;她本来是劝哥哥与她一起住在他自己的乡下住宅中,但是没有成功,这才不得不姑且在其他亲戚那里试一下。把自己固定在一个地方,或者限制在一定的社交活动中,这样的事不幸是亨利·克劳福德深恶痛绝的,他不能在这么重要的原则问题上迁就他的妹妹;但他十分友好,愿意护送她到北安普敦郡,还保证在她厌烦那个地方后,他得到通知半小时便去接她离开。

会面时,双方都非常满意。克劳福德小姐发现这位姐姐并不古板,也不粗俗,她的丈夫很有绅士风度,住房也宽敞华丽;格兰特太太则发现,她希望好好对待并和睦相处的这两个年轻人,十分讨人喜欢。玛丽·克劳福德相貌出众,亨利虽算不得漂亮,但风度翩翩,眉目清秀,两人的举止都显得活泼可爱,格兰特太太立刻相信,他们在其他方面一定也同样美好。她喜欢这两个人,尤其赏识玛丽;她自己在姿色上是从来不能夸耀的,现在有了一个足以自豪的妹妹,觉得未始不是一种安慰。她没等她到达,已在为她物色合适的配偶;她看中了汤姆·伯特伦;一个拥有两万镑财产的少女,加上她预见到的文雅举止,杰出才华,尽可配得上一个从男爵的长子了。她是个性格开朗、心直口快的女人,玛丽来了还不到三个钟头,她已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她。

克劳福德小姐听到附近有这么一家名门望族,心中也很高兴,对姐姐的未雨绸缪,为她及早作出的选择并没有不以为然。结婚是她的目的,只要亲事合适便好;她在伦敦见过伯特伦先生,知道他的人品是无可挑剔的,只是社会地位差一些。因此她把这当作笑话的同时,没有忘记对它作认真的思考。这计划很快便告诉了亨利。

“对了,”格兰特太太补充道,“我又想起了一件事,它能使这计划更加完美。我非常希望你们两人都定居在这儿乡下;因此,亨利,你应该娶这家的小女儿,一个文雅、漂亮、心地和善、知书识礼的女孩子,她会使你非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