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之涯……在海之角……”

瓦丽娅·波林斯卡娅,十二岁。

现在是一名工程师。

那些布娃娃……最漂亮的……它们总会让我想起战争岁月……

在爸爸活着时,妈妈活着时,我们都不提战争的事。现在,他们都已经不在人世了,我时常想,家里有老人,多么幸福啊。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我们都还是孩子。甚至战争结束之后,我们也还是孩子……

我们的爸爸是一名军人。我们住在别洛斯托克郊区。对我们来说,战争的第一个小时,第一分钟,就是从我们这里开始的。睡梦中听见什么低沉的声音,好像炸弹的爆炸声,但有些不太习惯,接连不断的轰鸣声。我醒来,跑到窗前——在我和姐姐上学的方向,戈拉耶沃镇营房上空,整个天空都燃烧起来了。

“爸爸,是暴风雨来了吗?”

爸爸说:“快离开窗口,是战争。”

妈妈给他收拾行李箱。每逢有警报总会把父亲叫去。好像没什么不寻常的……我想睡觉……我倒在床上,因为什么都没明白。我和姐姐躺到很晚才起床——去看了电影。在战争之前的岁月,“去看电影”完全不像现在这样。电影只在周末才会放映,它们的片子也不是很多:《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夏伯阳》《如果明天就是战争》《快乐的小伙伴》。在红军的食堂里组织大家看电影。我们这些小孩子,从来没有错过一次看电影的机会,所有影片几乎都能背诵下来。我们甚至会给屏幕上的演员提词,提前说出来,打断他们。当时,不管是村里,还是在地方都没有电,靠发电机发电放电影。发电机一响,大家都跑过去,在屏幕前抢占地方,要不就自己随身带着凳子。

电影会演很长时间,一集放完了,所有人都耐心地等待着,放映员安装好下一集的片盘。要是新片子还好,如果是老片子,它会不时地扯断,要等粘好了,要等晾干了。不然的话,胶卷会烧了——那就更倒霉了。如果是发电机熄火,那简直是最麻烦的事。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电影还没来得及放映完。

口令响了起来:“第一队——到出口!第二队——集合!”

如果警报响起来,放映员就跑出去。当电影换片的间隙时间过长,观众们等得不耐烦,开始骚动起来,吹口哨,叫喊……姐姐爬上了桌子,大声宣布:“我们开个音乐会吧。”就像人们当时所说的,她自己非常喜欢朗诵。词记得不是很牢,但爬到桌子上却从来没有害怕过。

这是在幼儿园里养成的性格,当时我们住在戈梅利郊外的军营里。等大家安静后,我和她就开始唱歌,在大家的喝彩声中,我们唱了《我们的装甲车坚固,坦克飞快》。战士们高声跟着合唱,食堂的窗玻璃都抖动起来:

火焰熊熊,火光闪耀,
我们的战车投入愤怒的战斗……

就是这样,1941年的6月21日……战争前的夜晚……九点多,大概是,我们正在看电影《如果明天就是战争》。电影放映结束后,我们很久都没有散去,父亲勉强把我们找回家:“你们今天还睡不睡觉了?明天是——休息日。”

……当一阵阵的爆炸声响起,厨房窗子上的玻璃碎了,我完全清醒过来。妈妈把半睡半醒的弟弟裹到小被子里。姐姐已经穿好衣服,爸爸没有在家里。

“姑娘们,”妈妈催促着,“快点。边境上发生了挑衅事件。”

我们跑向树林:妈妈气喘吁吁,她抱着弟弟,一直在重复着:“姑娘们,别掉队……姑娘们,快跟上……”

不知为什么,我记得,火光刺痛着眼睛,天气非常非常晴朗,小鸟们在歌唱,这有些像飞机轰鸣的声音……

我浑身颤抖,后来为自己不停地发抖觉得很羞耻。我时常想,要向阿尔卡季·盖达尔47的《铁木尔和他的队伍》一书中勇敢的战斗英雄学习,可是突然我发抖了。我抱过小弟弟,摇晃着他,甚至小声地给他唱起《小小的姑娘》这首歌曲,这是我们的电影《守门员》中的“爱情”歌曲。妈妈经常唱这首歌,它对我当时的心情和状态很有帮助。我当时……也在恋爱!不知道按照科学的解释,按照书上关于少年心理的说法,是怎么回事,但我已经开始恋爱,相思有一段时间了,我同时喜欢上了几个小男孩。但在当时,最喜欢一个——最边上的维佳,他上六年级。六年级和我们五年级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第一排桌是五年级,第二排是六年级。我无法想象,老师们是如何上课的。我都没注意听课,我脖子都不扭,始终盯着维佳!

我喜欢他的一切:尽管他的个头不高——比我还稍微矮点。我不仅喜欢他有一双蔚蓝蔚蓝的眼睛,就像我爸爸的眼睛一样,我还喜欢他博览群书——不像阿里克·波杜布尼亚克,弹人脑奔儿那么疼,尽管他很喜欢我。维佳特别爱读儒勒·凡尔纳!和我一样。在红军图书馆有他的全集,我都读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