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第7/11页)

这只鹞子在远处盯上了网窝中的“诱子”,随即潜下谷底,沿山坡贴地疾飞,直扑坡顶。这方法的确不易让停在树上习惯空中预警的鸟儿发觉,等到了山顶时自下而上扑击猎物,十拿九稳。战术虽好,可谁承想凭空蒙下一层细网,始料未及,滚入兜内,一个好猎手,就这样以自己极其狼狈的结局宣告失败。

这只鹞子可算是意外收获,虽然是开门红、好兆头,但最终大家还是决定把它放归野外,还它自由。虽然市场上也有一批养这个的人,但毕竟我们这次的目的不在于此,何况对驯养它的手法也不太了解,又何必节外生枝呢?!

一说放飞,老六童心大起,拿着鹞子,助跑两步,头冲前,尾冲后,像投标枪一样朝空中扔去。这小东西也真不愧是飞行高手,脱手后自觉力大,并不急于乱飞,而是借力向空中冲去,等到这一扔之力殆尽,这才展翅钻向高空,飞行姿态又快又美。事有凑巧,鹞子逃脱的飞行路线恰好经过坡下网窝,乍脱束缚,惊魂未定的它,只顾拍翅疾飞,越快越好,当然没有心思顾虑别的,而网窝外高树上的四只“老西儿”,见半空中有天敌快速朝自己扑来,惊慌失措,从树梢直向地面扎来,准备超低空顺树丛间逃命。而这一扎正好是网窝之内,一只擦网而去,另外三只,则像空中扔下来的三块半头砖一样,狠狠地砸进网兜中。

这个结果太出乎意料了,三人来到坡下看时,三只鸟儿老老实实地躺在兜里一动不动。您别看现在老实,伸手拿的时候可要特别注意。它的嘴又粗又圆,咬人极狠,一般情况下,从网上摘它都要戴手套,或者直接捏住它的头颈让它不能随意扭动,而且力量轻重要掌握得恰到好处,重一点儿会伤了它的性命,但稍一放松,就会在你手上咬出一个血口子。

我们小心翼翼地把鸟儿摘下来,再用橡皮膏把它的嘴粘住,免得互相撕咬,直到把它们放进矮笼,这三只“老西儿”才真正算是属于我们的收获了。开张大吉!哥儿几个精神为之一振,疲劳和困倦一扫而光,站在坡上,望着远山近谷,强烈的阳光仿佛给四周罩上了一层金黄色的薄纱,使色彩暖了起来,温度也随之升高了。温暖的阳光让僵死的秋虫又恢复了活跃,草丛中螳螂、蚂蚱,扑扑啦啦地飞舞着,能格外清晰地听到蛐蛐、蝈蝈的叫声,它们在争取着最后的时机,吸引异性,传宗接代。

逮蝈蝈可是老六的拿手好戏,这时,听到蝈蝈的鸣叫,他又忍不住要试一下身手了。深秋的蝈蝈夜晚躲在灌木根部的背风处,身体僵硬,如同死了一样。直到太阳高照,身体受热恢复活动能力,这才爬到灌木枝头,享受阳光。

逮它可不容易,伸手去抓,它会松开脚爪,让身体掉回到灌木根部,它的颜色极具保护性,眼神一错就很难再找到,即使找到,它躲在灌木丛深处,人进不去,手够不到,根本别想逮到它。这老六可真够绝的,首先循声定位相当准确,顺声音肯定能够找到蝈蝈所在的位置,看到后悄悄过去,两只手左手在下,伸入灌木枝中间,右手往上一晃,蝈蝈受惊松爪下落,正好落在早已等待好的左手心儿里。时机、位置,精准无误,手到擒来,百试不爽。

这一开始逮蝈蝈,可一发不可收。老六上阵,我和三哥打下手,越逮越上瘾,一会儿工夫跑遍了半个山。足有两个小时,逮了三十多只蝈蝈。等回头看时,网窝已没在山脊之后了。当三人意犹未尽地回到坡上一看,当即傻眼了,就在我们兴致勃勃逮秋虫的时候,网窝内粘住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大家伙——驴!

山下村儿里住着百十户人家,以种地为生,平时在山上种栗子树、红果树为副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家家户户饲养毛驴,因为驴在山区是最佳运输工具,能负重,能爬坡,饲养简单省成本,平时放养在山上吃草,晚上拉回院儿中给点儿秸秆就可以。这头驴溜到坡上吃草,那粘网支在那儿,连人都看不见,它哪儿能看得见,撞到网上还向前走,网也撕破了,网竿儿也拽倒了,只有网上细细的钢绳缠在驴身上,这傻驴浑然不觉,依旧低头啃青草,拖着网竿儿,慢慢地往前走着。

哥儿仨赶紧跑下山坡,把驴围住,摘掉破网,用打火机烧断钢绳,收回网竿儿。把驴轰下山后细细检查,好好一张粘网被撞得七零八落,大窟窿小眼子,根本没法儿用了。大家赶紧拿出备用的粘网支好,千万不能因为这个错误再影响收获了。三哥一边干一边乐,充满自嘲地笑道:“嘿嘿,粘鸟儿愣能粘着一头驴,这能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出来玩儿就是心情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