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轻身却老的上品

北宋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一使者赴银川公干,见一个乌发红颜的少妇手持竹竿追打一八九十岁的老翁。使者心中不平,责问少妇:你为何打老人?少妇答曰:他是我的曾孙。使者大为惊奇,连忙追问究竟。原来,这个曾孙不遵循祖传养生之道,不肯服用祖传仙药,以致八九十岁就步履维艰,鬓发斑白,故要责罚他。这位曾祖看起来面如少女,可实际已经372岁了。这个传说中提到的仙药即是枸杞!

枸与杞原是两种树名,因枸杞棘如枸(即枳椇)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名之曰“枸杞”。枸杞是茄科蔓生灌木,茎高三、五尺,夏秋季节开漏斗状的紫红色花朵,随后结出卵圆形的果实,色如玛瑙,形似耳坠,故又有“红耳坠”之称。《本草正义》载:“枸杞,味重而纯,故能补阴,阴中有阳,故能补气。所以滋阴而不致阴衰,助阳而能使阳旺。其功则明耳目,添精固髓,健骨强筋,善补劳伤……”《神农本草经》中将它列为上品,历代医家广为应用。晋朝葛洪单用枸杞子捣汁滴目,治疗眼科疾患;唐代孙思邈用枸杞子配合其他药制成补肝丸,治疗肝经虚寒,目暗不明;唐代李梃《医学入门》中的五子衍宗丸,以枸杞子配合菟丝子等做成蜜丸,用淡盐水送服,治疗男子阳痿早泄、久不生育,须发早白及小便后余沥不禁。

枸杞子最为人称道的是它的延年益寿之功。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它的滋补强壮作用,在很多防衰抗老的名方中都用到它。六朝时代的葛洪、陶弘景,唐代的孙思邈、孟诜等,都是养生家、医林寿星,他们都爱喝用枸杞子酿制的补酒。日本文德天皇时期的竹田千继在读过《本草经》之后,得知枸杞有延年益寿之效,遂春夏服其子,秋冬食其根,茎根泡酒而饮,入浴时也必带枸杞汁。结果其人老迈而不怠,年逾古稀尚耳聪目明,容颜毛发一似壮年,活到101岁。正因为枸杞“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所以又有“却老”之雅名。

科学研究表明,枸杞含蛋白质、脂肪、糖、微量元素、胡萝卜素、核黄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18种氨基酸,因而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降血脂等药理作用。枸杞还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有利于糖尿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有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和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能保护肝脏;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此外,枸杞还能促进造血功能,预防贫血。

枸杞子作为补品,在唐宋时期就开始盛行,并被做成各种美味药膳。唐朝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协助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天下,终因操劳过度而身体羸瘦、头晕目眩,后来服用“枸杞银耳羹”而康复。另据史料记载,少林寺的和尚在练武之后,喜用枸杞子煨狗肉吃,认为有大补作用。宋代也常用枸杞子煮粥吃,认为枸杞子粥能“补精血,益肾气”,对血虚肾亏的中老年人尤为适宜。

枸杞子也并非一切完美。据说,“去家千里,勿食枸杞”就是医家陶弘景对世人的劝告。因为他发现,枸杞能助阳动性。《本草经集注》说:“(枸杞)补益数气,强盛阴道”,《药鉴》记载它:“滋阴不致阴衰,兴阳常使阳举”。临床证实枸杞子具有增强性功能的作用,所以已婚成年男性如果长期出差在外或远游,夫妻分居日久,而又多食枸杞子,容易引起性兴奋,把持不住自己而酿成大错。不仅如此,由于枸杞子能益精,还可能造成遗精之害。

枸杞子是非常安全的食物,可以长期食用。如果单纯为滋补保健,直接干嚼服食效果更好。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子比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方法是,将枸杞子洗净,沥干水分,入口细细咀嚼,至满口津液成红黄色后再徐徐咽下。

治方举例

1.治性功能低下:枸杞子30克,水煎或泡服,每日1剂。对精子稀少、活力低下者有效。

2.治肥胖:枸杞子30克,当茶冲服,每日1剂。

3.治胃溃疡:枸杞子烘干,压碎。每日20克,分2次空腹嚼服,2个月为1疗程。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可用本方。

食用注意

胸闷脘腹胀满或高血压且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日大量摄取肉类导致面泛红光的人忌食。

家用美食谱

枸杞油爆河虾

用料:河虾500克,枸杞子30克,植物油、葱末、姜末、白糖、料酒、食盐、味精、香油适量。

制作:(1)将枸杞子洗净,其中一半加水煎煮,提取枸杞子浓缩汁15毫升,另一半置小碗内,上笼蒸熟。(2)选取大的河虾,剪去虾须,洗净,沥干水分。(3)将炒锅烧热,倒入植物油,烧至八成热时,分两次投入河虾,炸至虾壳发脆,用漏勺捞出,沥干油。(4)锅内留适量余油,投入葱末、姜末、白糖、料酒、食盐、味精、枸杞子浓缩汁和清汤,煮沸。稍稠后,投入虾和熟枸杞子,翻几个身,加入香油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