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效应:遗传性基因突变和预防性手术

2013年,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为了预防乳腺癌而果断切除了双侧乳腺。最近她再次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宣布已经又切除了卵巢和输卵管。世界再次哗然。

她这次切除卵巢和上次切除乳腺是同一原因,都是源于她携带了遗传性的BRCA1突变基因BRCA1不是致癌基因,而是防癌基因,朱莉由于丢失了这个基因,变得比普通人更容易得癌症,尤其是乳腺癌和卵巢癌。朱莉家人中有3位女性年轻时都患有这两种癌症,因而引起了她的注意,后续基因检测也确认了她携带有BRCA1突变,统计数据预测朱莉70岁之前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超过50%。

恐怕还没有人能像朱莉一样靠一个人引起全世界对某种癌症问题的关,现在大家已经用“朱莉效应”这个词来形容朱莉事件对癌症预防和癌症筛查项目的影响和推动力。两年前的“朱莉效应1”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BRCA1基因突变和癌症基因检测,导致全世界做BRCA1基因检查项目的人数增加了无数倍,分子检测公司赚得不亦乐乎。那这次的“朱莉效应2”呢?

她的忠实粉丝说她壮士断腕,果断异常;说她丢车保帅,有大将之风。但我猜更多普通女性只有一个问题:她真的有必要对自己那么狠,做得这么绝吗?如果不幸发现自己或者家人带有BRCA1或者BRCA2突变,女性是否都应该义无反顾地和朱莉一样,在切除乳腺后继续切掉卵巢?

菠萝直接告诉你答案:切不切都可以,这是一个拼概率、拼运气的个人选择问题。但在任何人做决定之前,至少应该知道下面一些基本事实。

谁应该去做BRCA1/2检测?

只推荐高风险人群做这个测试。什么是高风险人群?指的是如果家族(尤其是直系血亲)里满足下面的几条之一:

 
  • 50岁前得乳腺癌;
  • 一人两侧乳房都得乳腺癌;
  • 一人同时得乳腺癌和卵巢癌;
  • 多人得乳腺癌或卵巢癌;
  • 有男性乳腺癌(是的,男的也会得乳腺癌!)。

有亲人发病并不能说明你就是高风险。最科学的确定方法是给已经患癌症的人做基因检测,发现确实有遗传BRCA1/2基因突变,那这些人的近亲才能确认是高风险。

小孩是否应该去做BRCA1/2检测?

不应该!即使这个小孩有家族史,属于高风险人群,美国癌症协会也不推荐任何小孩接受BRCA1/2基因测试。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 即使知道了突变也没有特别能预防癌症发生的办法,徒增心理压力,而小孩在发育期是不可能像朱莉一样摘去乳腺或者卵巢的。
  • BRCA1/2基因突变导致儿童癌症的例子极罕见,因此小孩在成人前可以认为是安全的。BRCA1/2相关癌症高发期在35岁以后,因此,即使担心家族遗传,也应该等小孩成人以后和医生商量,再决定是否需要测试基因以及测试后是否需要做后续的预防措施。

BRCA基因检测的风险是什么?

任何基因检测都是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BRCA测试也不例外。因此你去任何一家公司做检测,都有5%~10%的概率出现“测出你有突变其实没有”(假阳性)或者“测出没有突变但其实有”(假阴性)的情况。

更大的风险是测序结果可能被误读。BRCA基因突变有上千种,不同人或者不同家庭遗传的BRCA突变是不一样的,虽然其中多数都会增加癌症发生概率,但也有不少突变对癌症是没有影响的。如果解读基因检测报告的人缺乏正确知识,见到BRCA1/2突变就说风险很高,那很可能会造成错误手术。2014年美国已经报道4例由于错误BRCA基因突变解读而导致不必要的乳腺或卵巢摘除手术。现在中国和美国的基因检测机构很多,因为买仪器和做销售并不难,但多数机构并没有很强的基因解读团队,现在大家还处在只管使劲测,不管仔细分析的状态,这是非常危险的。

预防性切除手术有什么好处?

研究证明,如果携带BRCA1/2突变,切除乳腺几乎可以完全避免乳腺附近癌症的发生。而切除卵巢不仅显著降低卵巢附近癌症发生几率(减少80%~90%),同时还会降低乳腺癌发生几率(减少50%),原因是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对乳腺癌有促进作用,切除卵巢后雌激素分泌大大减少,导致乳腺癌发病几率也跟着降低。因此这类“预防性切除手术”在控制癌症上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在美国,预防性切除手术在有家族病史的患者身上是比较常见的,并不是只有朱莉一个人。如果确定有遗传性BRCA1/2基因突变,20%左右的美国人会选择切除乳腺,切除卵巢和输卵管的也有20%~30%。但在中国,由于医疗理念、临床经验和整体医疗水平和美国有很大不同,很多医生是不推荐预防性切除卵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