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谁?你凭什么评论美食?(第2/3页)

50年以后的今天,几乎每一份国际主流媒体都有数名他们自己的克莱堡。并且总体上,匿名吃几次前不动笔,基本成了美食评论界某种合乎礼节的规矩。

你真的能不被认出来吗?

现在我们回到Adam Platt出柜这件事。Adam Platt突然把自己的照片张贴出来,等于给了克莱堡以来建立的这个工作方式一巴掌。但我相信Adam大叔并非博出位,他不过是勇于面对现实。

话说拥护这套匿名搞法的克莱堡,一度从《纽约时报》辞职不干。他短暂辞职的原因并不完全因为对匿名体制的失望,但他的确表示过,随着自己变得越来越出名,他感到很困扰。1974年,当克莱堡恢复美食编辑这一职位时,他和报社约定,他本人再也不参与任何餐馆点评了。

很多世界知名名厨都曾经在自己的餐馆外,专门为克莱堡烹饪菜品。其中包括Daniel Boulud,纽约知名米其林餐馆Daniel's的主厨(他在北京前门附近经营了数年的奢华餐馆布鲁法宫刚刚歇业了)。

克莱堡最初提倡隐姓埋名外出用餐,本义是为了维护评论的公正性和可信性,可却恰恰是这点,让这个体系变得十分脆弱。Adam叔在他的「出柜声明」里说,匿名本身就是个笑话。要知道,好的美食评论作者是很难找的,这意味着他们经常一干就干上10年20年,餐馆老板、大厨、公关人员早就对这群常年说他们好话或坏话的人熟得不得了了。即使匿名订位、乔装前往,到了餐馆,也架不住主厨马上认得你,然后出来跟你打招呼。

坚持匿名这件事,用Adam的话说,现在变成一个「强大的营销工具」。虽然餐饮业内人士可能早就对这种方法的可持续性表示不屑,至少某些买报纸买杂志的读者还相信它所代表的、美食评论撰写人的刚正不阿。

更何况,现在这个年代,谁能确凿地说什么是好的餐馆点评?是一篇富含知识、由专业美食作者撰写的千字评论文章,还是一张经「美图秀秀」处理,由5道菜拼接而成再被发到Instagram上的照片?

美食评论到底是写什么的?

说实话,餐饮评论这个行当最本质的操守道德,从来就不是匿名。匿名更多是展现一种姿态。当然,我觉得是不是自己掏钱吃饭,对评论好坏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但这不是今天讨论的话题了)。关键问题是,并不是说你隐姓埋名和自己掏钱,就一定能写出好的美食评论。

在美国,撰写美食评论的人通常也具备鉴别食材的能力,懂烹饪,甚至懂点化学,他们撰写的美食评论有很强的指引性,并且常常以专业主义姿态呈现给读者(通常,可读性算不上非常强);他们的读者们习惯去他们推荐的餐馆吃饭,回来以后或交口称赞「推荐得好」或骂骂咧咧说他们坑了自己的钱。而在英国,媒体则更喜欢雇佣「作家」而不是「吃货」来撰写美食评论,因为莎士比亚老家的读者更喜欢读那些能娱乐他们的文章,他们不仅仅想有人来告诉他们应该去哪里吃饭。

可不是么,如果我们都只是想找家餐馆吃饭,大可以到Yelp、Foursquare甚至Instagram上找。

克莱堡始终主张,餐馆评价的核心是味道,而不是客人的社会地位或者餐馆的装修。他的继任者们始终坚守了他的价值观,《纽约时报》的餐馆点评也引入了星星评级制度,没有耐心的读者,看星级就能决策。但我有一个问题:通过一份新闻纸,你要怎么传播味道?

图/《料理鼠王》剧照

动画片《料理鼠王》里那个虚构的美食评论家Anton Ego,他在电影最后的自我反省中指出,美食评论家的尖酸刻薄其实根本一文不值。只有当他们挺身而出维护某种新事物时,评论家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我非常喜欢他这段话,就因为这个也值得反复看几遍这个电影。

Anthony Bourdain就带点嘲笑地这么概括美食评论:「美食记者的工作其实就是逗人开心。文章以引人入胜又轻松为上,最好还能旁征博引,或来点有人情味的段子。更重要的是,美食评论最大的使命就是视角新颖。如果你能写出一个所有网站和美食博客都没写过的选题,那就更好了。」Bourdain本人既做过厨师,也当过美食评论家,他现在为CNN主持一档我自己很喜欢的美食文化节目(Parts Unknown),也许英国人会很爱看他的评论。

直到现在我还是不知道,什么才是好的美食评论。我倾向于同意Anthony Bourdain,也倾向于同意Anton Ego。唯一能确定的只有一件事:现在你马上可以到任何一个社交网络上,给一盘沙县飘香拌面点赞,也可以对一盘吹着干冰的龙虾面吐槽。这本身就很赞,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