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人那些事:密探(第2/2页)

米其林密探用什么标准评判一家餐厅?

真希望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可惜这套评价体系不是公开的。非常偶尔的情况下,被摘星的餐厅可以要求米其林提供密探的笔录或评语。除此以外,很少有人能直接说出米其林评价体系的一二三四。所以,或许我们可以看看他们提交的报告是什么样的

密探每顿饭后要填写的表格极其繁琐,分为食物出品和舒适度两大类。在食物方面,他们需要尽量背诵出这顿饭所有原材料的名称,对材料新鲜度和质量、厨师的烹饪技巧和手艺(切菜方式、摆盘,涉及到你有没有食欲去吃它)做出评价,评价某道菜的味道是否均衡,对某种食物的做法是不是最好的,当然还有厨师的创意如何。

对餐馆舒适度方面,密探则需要对装潢和氛围(显然,不一定对密探的个人口味),服务生的讲解水平(法餐尤为重要,需要背诵出所有原材料以及讲述整个烹饪过程,有时候还需要讲出些背景故事,一问三不知肯定是不行的),食客的满意度,酒单的丰富程度等等。

看起来都是些最基本的东西,牛逼就牛逼在划分得特别细。密探填一份法国餐厅的评价表需要花2-3个小时,中餐馆则只须花1个小时左右。也难怪东京成为了米其林眼中新的巴黎,如今,能满足法国人对用餐那些丧心病狂的细节追求的,恐怕也只有日本人了。

此外,餐厅是否能够连续精确地提供这些标准,也是米其林相当看重的标准。纽约就有一家餐厅(Daniel Boulud),在美国所有大众消费指南(比如Zagat)上都受到客人交口称赞,米其林却迟迟不给提高到三星。米其林后来解释说,因为他们的出品不够「连贯」——对米其林来说,烹饪是一种科学,而不是可以让大厨随意发挥的艺术,好的大厨应该能把握精准烹饪食物的技巧,临时发挥在米其林是不受待见的。

米其林密探可以决定星星多少吗?

往大里说,星星的产生过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密探对星星有绝对的话语权。通常来说,星星产生的过程相当缓慢。出于严谨,纳入评级范围的餐厅在至少18个月内,必须被不同的密探吃过至少8次,多则达12次,然后大家才有讨论的基础。要将一家两星餐厅升级为三星,更是需要异常谨慎。假如一个城市每年要产生100家星级餐厅,密探们吃过的餐厅则可能多达500家,也是体力活儿啊。然后他们选定一些餐厅,for consideration,然后集体讨论应该给多少,或者摘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