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九死十三灾上(第4/10页)

来来回回折腾了半天,将两个大麻袋装得满满当当,钱庄东家亲自送出门来,吩咐伙计帮着搭到驴背上。要走没走的当口,窦占龙往钱庄东家胸前一指:“你这块金子卖不卖?”东家不用看也知道,自己前襟上挂着块小金牌子,多说也不到二两,拇指肚儿大小,锃光瓦亮,上边拴了条红绳,打着七宝结,挂在纽襻上做个小饰件。过去做钱庄生意的讲究戴金子,说这东西招财,形制并无一定之规,或是个金算盘,或是个金如意,或是个小金杠子,喜欢什么戴什么,顶不济也得戴个金嘎子。东家身上金饰又叫“金宝牌”,此类物件仅在徽商之间盛行。按徽州旧俗,几个人合伙开设钱庄银号,先打一小块金子,形似一个牌坊,底下铸以本号商规,相当于一件信物,只有东家自己站柜的时候,才穿根绳儿戴在身上。窦占龙看中这玩意儿了,开口问价钱。东家一口回绝:“不行不行,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窦占龙给了他一百两银票:“我也瞧出来了,是块老金子,你一并兑给我吧!”虽赶上乱世金价上涨,那也不值一百两银子,窦占龙给的只多不少。可人家到底是开钱庄的,不是没见过银子,冲着窦占龙一摆手,说得是斩钉截铁:“这块金宝牌传了十辈半,卖了它我对不起祖宗!”窦占龙是行商出身,心知钱庄银号的生意再大,那也是有买有卖,只要说价码合适,天底下没有谈不拢的买卖,当场拿出一千两银票,在东家眼前一晃:“卖不卖?”东家目瞪口呆,打从盘古开天地,也没见过这个价,那还有什么可说的,生怕对方反悔,连忙摘了金宝牌双手捧过去,换回了一千两银票。窦占龙嘿嘿一笑:“您不怕对不起祖宗了?”东家臊眉耷眼地说:“当逢乱世,钱能换命,命没了香火也断了,买卖归了别人,那才叫对不起祖宗!”要不怎么说人家是生意人呢,嘴里的话横竖都能说。

窦占龙更不多言,接过金宝牌拴在腰间,牵着驴,到土产杂货铺买了两把铲锹,再次来到山岭之上。天至傍晚,月上枝头,山林间柳条悠悠、流水淙淙,早已不见人踪。窦占龙吩咐傻哥哥跟着自己,在坑岭之间隔一步挖一个坑,用不着多深,离地半尺即可,一个坑里埋上一锭官铸的元宝,不是顺着山路埋,而是一圈一圈地埋。傻哥哥一直因为没逮着金蛤蟆懊恼不已,眼下将功补过的机会来了,猫腰撅腚挥锹掘土,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窦占龙取宝心切,只顾着在县城兑元宝,也是一时疏忽,忘了给傻子带干粮。他自己有鳖宝在身,一宿忙活下来,并不觉得困乏饥渴,傻哥哥可是肉长的,怎能不吃不喝?仗着九岭十三坑不是深山老林,虽无土可耕,却是岭岭有青檀、坑坑有泉水,自古以来当地人用青檀树皮蒸煮、漂白、打浆,造出的宣纸韧而能润、光而不滑、色白如霜,久藏不腐。周边的村舍到处是纸作坊,纸槽、晒滩随处可见。窦占龙望见岭下炊烟袅袅,有做早饭的人家了,便带傻哥哥下了山,看到村口有个推着小车卖“锅贴包子”的。乡下人做买卖实在,东西弄得挺地道,烫面做皮,一半瘦一半肥的牛肉加上大葱和馅儿,搁在铛子里刷上油两面煎,出了锅金黄酥脆、香气扑鼻。傻哥哥馋得两眼发直,哈喇子流到了胸口,连价儿都没问,趁着热抓过来就吃,烫得他乱吐舌头。在一旁的窦占龙问小贩:“锅贴包子怎么卖?”小贩手里忙活着,随口搭腔:“两文钱一个。”窦占龙又问:“你一天能卖多少?”小贩说:“您瞧,就这一盆面、一盘子馅儿,卖完了就收摊儿。”窦占龙拿眼一量,估摸着能出二百来个锅贴包子,便掏出一锭五十两的官银递过去。小贩一见连忙摆手:“大爷,这个我可收不了,没那么多钱找给您。”窦占龙把银子搁到小车上,告诉他接下来这十几二十天,你一天给我做两百个锅贴包子,数准了数儿,一个不许少,一个不许多。小贩盯着银子,翻来覆去地计算:“锅贴包子本小利薄,天不亮起来干活,调馅、和面,卖净之后还得洗洗涮涮,再去采买第二天的菜肉,买回来连择带洗,整肉还得剁成馅儿,忙忙叨叨一整天不得闲,能挣下一家几口人的吃喝已是心满意足,一年到头攒不下几个钱。人家一出手就是五十两,顶自己忙活小半年的!怎么让我遇着这么合适的买卖了?难不成天上掉馅饼,砸到我这卖锅贴包子的头上了?”他脑子里胡思乱想,呆愣了半天,铛子上的锅贴包子来不及翻个儿,冒出一股煳味儿。窦占龙见小贩没回话,还以为嫌钱少了,又顺手摘下拴在腰间的金宝牌,只把绳结卸下来收了,将小金牌子交给小贩:“我再给你加点儿,好生伺候着!”小贩又是一惊,忙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接了约二两的一块金子,揉揉眼睛瞪了半天,放进嘴里咬了一口,拿出来一看上下四个大牙印儿,仍是不敢轻信,又在自己大腿上狠狠掐了一下,哟!真疼!才知道不是在做梦,好悬没给窦占龙磕一个:“爷,甭说十几二十天了,下半年的锅贴包子我全管了!”指了指身后的长板凳,“您二位坐下歇歇脚,我这马上就得!”说完他一边包一边煎,这就忙活开了,心里痛快手里边也就利索,有如行云恰似流水一般,转眼的工夫做了整整二百个,拿油纸裹好了,装在四个面口袋里,递过去嘱咐窦占龙:“您吃完了这面口袋可别扔,明天带过来,还得接着用。”交代完,推着小车连蹿带蹦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