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九死十三灾上(第3/10页)

窦占龙看罢多时,将落宝金钱拴在腰间,叫上傻哥哥,寻着路径回到那个小饭铺。等到天光放亮,小饭铺卸板开门卖早点,二人仍在靠窗的那张桌前坐了。傻哥哥要了一摞油饼、两碗热气腾腾的米粉,放足了青红碎椒和香醋,“唏哩呼噜”吃了个满头大汗。窦占龙一口没动,只是抽着烟袋锅子,转着夜猫子眼,一边反复摩挲着手中的落宝金钱,一边寻思接下来去什么地方逮三足金蟾。此时从山上下来一个蓬头垢面的小道童,身上道袍又脏又破,鞋子磨得漏了底儿卷了帮儿,瞅着比打板要饭的还寒碜,垂头丧气地抖搂着两只手,灰鼻子土脸狼狈不堪,看得出来刚哭了一场,腮边挂着泪花儿,鼻子里还直抽搭,步履踉跄地走进小饭铺,问店家讨碗水喝。

龙虎山下民风尚道,老百姓见了道门中人,从不当要饭的打发。店家让他坐下歇脚,倒了碗热水端过去,又给个油饼当作布施。小道童饿坏了,狼吞虎咽吃了油饼,肚子里有了东西垫底,方才恢复了几分气色。他随师父在江湖上闯荡过,看见窦占龙长着一对夜猫子眼,知其非常人也,便拿衣袖抹了抹鼻涕眼泪,上前打个问询:“您二位一早从山底下经过,瞧没瞧见一只小金蛤蟆?”窦占龙没吭声,傻哥哥心里却不担事儿,有什么他说什么:“逮不着、逮不着,跑得太快了,一眨巴眼……没没……没了!”小道童大失所望,咧着嘴“哇哇”大哭,又拍大腿,又跺脚丫子的,也不知悔的是哪件,恨的是哪桩。哭到一半,忽听他腹中巨响如雷,合着一个油饼没吃饱,这么一哭又把饿劲儿勾上来了。

傻哥哥心眼儿直,看这个小道童挺可怜,匀给他一碗米粉。小道童也够没出息的,忙忙道了一个谢,这就呼哧带喘地吃上了。跟炒粉、拌粉不同,刚出锅的汤粉,滚烫滚烫的,上边还汪着一层通红的辣椒油,他却顾不得挑起来吹几口,抄起筷子顺着碗边扒拉,吃到嘴里才发觉又辣又烫,那也舍不得往外吐,烫得“嘶哈嘶哈”的,抻脖子瞪眼愣往下咽。人家是吃一堑长一智,头一口烫着了,下一口你倒是慢着点儿啊,他却不然,之前怎么吃的之后还怎么吃,眨眼间一碗米粉填进了肚子,那个吃相简直不能看。傻哥哥瞧着有意思,又招呼店家给他端来两碗,中着不着地叨咕了一句:“管斋不饱,不如活埋,你你你……你敞开了吃!”

一口气吃下这三碗粉,小道童混了个肚圆,连舌头带牙床子全烫秃噜了,嘴边沾满了红油,站起身来拜别二人,打着饱嗝出门而去。可能是让那三碗米粉撑的,走不多远又忘了自己姓什么了,心说:“我虽然放走三足金蟾,错过了一世富贵,好歹也在龙虎山五雷殿中看了两行半天书。想当年,姜子牙看了三行,开周八百年;张子房看了两行,立汉四百载。史书上提到这二位,都少不得赞上一笔。我足足看了两行半的天书,待得参悟透彻,纵然比不了姜子牙,比张子房可是绰绰有余。想那姜子牙七十二岁才奉师命下山,娶媳妇儿开卦馆,火炼玉石琵琶精,之后渭水垂钓、兴周灭纣,我何尝不是‘胸怀澄清四海之志、身负扫荡乾坤之能’,又比斩将封神的姜太公差得了多少?不如我也挑个字号算卦卖卜,捎带着降妖捉怪,凭我的本领,何愁没有出头之日?”

不提那个小道童怎么回去摆摊算卦,咱们言归正传,单说窦占龙和傻哥哥,骑上驴离了龙虎山,寻着宝气追踪金蟾。逢村过店还能有个地方住,赶上荒郊野外免不了风里吃饭、露天睡觉。辗转到得一个所在,属徽州地界,但见群山环绕,一条江水曲折蜿蜒,川流不息,江面上舟筏如梭。窦占龙能够观形望气,看出这是一方宝地,而金蟾正躲在此处。他从土人口中得知,此水名为“青戈江”,两岸山势连绵、坑岭遍布,合称“九岭十三坑”。

窦占龙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凭借此地形气,不仅三足金蟾手到擒来,说不定还能破财免灾!”于是改道出山,带着傻哥哥去了一趟县城,买下两条头号的大麻袋,又来到中街的钱庄,拿银票兑成官铸的元宝,只要五十两一个的大银。

徽州商贾名满天下,自古是三大商派之一,鼎盛时期富可敌国,由于清军曾与太平军围绕安庆持续激战,周边府县十室九毁、生灵涂炭,损伤了元气,此后风也不调、雨也不顺,很多年缓不过来。县城中的钱庄银号、押店当铺虽也开着,却是民生凋敝,拿不出多少金锭银锭。开钱庄的连东家带掌柜,还有一众伙计,谁也瞧不出这二位意欲何为。主顾到钱庄无非是兑换银钱,或是在外做小买卖用散钱,那叫打飞银子的,哪怕是取整锭的银子,至多就一二百两,怀里能揣、包袱里能带。一次兑出这么多官铸的元宝,以往倒也不是没有,乡下土财主有了钱,不外乎做三件事:一是修筑祠堂,让列祖列宗跟着沾光;二是兼并土地,一分二分的地也买,积少成多,渐渐就连成片了;三是装入坛子埋在地下,留给后世儿孙。大家都想骑黑驴的这位老客必是走运发了横财,兑成整锭的元宝带到家中埋藏,怎么发的财不好说,可他胆子可也太大了!有道是“富不露相,财不露白”,用毛驴子驮着一麻袋一麻袋的元宝出城,就不怕遇上杀人越货的强盗吗?只不过人家主顾自己不说,他们也不能多问,犯不上咸吃萝卜淡操心。难的是这一家钱庄,当天拿不出这许多大银,还得找连号或者同行拆兑,几乎掏空了整座县城的钱庄,才勉强凑够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