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扎伤口要学会“就地取材”

包扎是外伤现场急救的重要措施之一,受伤部位经过有效的止血后,均应进行及时、正确的包扎。

为什么要学包扎呢?有三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加压包扎止血时需要用到;二是包扎能够保护伤口,避免继续损伤和污染;三是包扎可以固定敷料,能减轻伤者的痛苦。学会包扎后,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小伤,自己就能处理了。

·绷带包扎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绷带包扎方法。

环形包扎法: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包扎法,适用于腕部、踝部、额部及身体粗细相近的部位,也用于各种绷带包扎方法的起始端。

绷带稍微斜放在伤口处,缠绕一周,在做第二周缠绕后,将第一周斜出来的一角翻折,再继续缠绕第三、四周,将斜角压住,然后继续缠绕,每周压住前一周,最后用胶布固定末端。

螺旋包扎法:主要用于四肢等粗细近似均等的部位。

环形包扎法是最基础的包扎法,也是各种绷带包扎方法的起始包扎步骤。
进行螺旋包扎时,后一周的绷带要压住前一周的2/3。

先按照环形包扎法缠两三周,再斜着向上继续缠,每一圈压住前一圈的2 /3,末端用胶布固定。

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粗细不等的部位包扎,如前臂、小腿、大腿等。

先用环形包扎缠两周,再用螺旋包扎,然后用一只手的手指按住绷带中央,另一手将绷带向下反折,再继续如此包扎。每一次反折需要排列整齐,注意不要在伤口与骨隆突出的地方反折。

用反折包扎法时,每一次反折需要排列整齐,不要在伤口与骨隆突出的地方反折。

“8”字包扎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手腕、肘、膝、足、肩、髋等部位的包扎以及锁骨骨折的固定。

以肘关节为例,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两周,绷带由下向上在关节弯曲的上下两侧缠绕,然后再由上向下,如此反复地呈“8”字来回缠绕,每一周压前一周的2/3,最后用环形包扎缠两周,用胶布固定。

其他部位与此相似,大家可以举一反三,不再一一举例。

回返包扎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头部以及肢体残端的包扎。

手部“8”字包扎法,也称“人”字包扎法,包扎完成后可见“人”字形排列。
对于体内异物的包扎也用“8”字加压包扎法,包扎前先在异物两侧各放一卷布料。

先做环形包扎,缠绕2周,再将绷带反复来回反折:第一道在中央,而后的每一道分别向左右来回反折,直到将伤口全部覆盖住为止,最后环形包扎两周。

·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包扎法在现场急救中最常用、最快捷、最方便。

头面部风帽式包扎法:抢救者站在伤员身后,将三角巾的顶角对正后正中线;底边向内折叠约两横指宽,置于前额齐眉处,将两底角分别经两耳上方拉向枕部,在枕骨粗隆下方交叉、压紧顶角,再绕回前额打结;

三角巾包扎法是现场急救中最常用、最快捷、最方便的包扎方法。

然后拉紧顶角,将其折叠并塞入枕部交叉处内。

面具式包扎法:抢救者站在伤员身后,将三角巾顶角处打一结,分别提住两底边,再将三角巾顶角结兜住颏部;将底边拉向枕后,提起两底角并拉紧,在枕部交叉、压紧底边,再绕到前额打结;包扎后分别将双眼及口鼻处三角巾提起,剪开小洞,暴露双眼和口鼻。

双眼包扎法:抢救者站在伤员身后,将三角巾折叠成3~4横指宽的条带状,其中点置于枕部下方,两端分别从两侧耳下绕至两眼部交叉,包住双眼;两端再分别经两耳上方拉向枕部打结。

双肩包扎法:抢救者站在伤员身后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状,使两燕尾角等大,燕尾夹角约120°,夹角向上对准颈后正中,两燕尾分别遮盖在两肩上,燕尾角由前向后包住肩部,至腋下与底边相遇打结。

胸(背)部包扎法:抢救者面对伤员,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状,燕尾夹角约为100°,将燕尾巾放在胸前,夹角对准胸骨上窝,两燕尾角分别遮盖两肩部至背部;抢救者到伤员背后,将顶角带与三角巾底边拉向背后打结;再将燕尾角带拉紧,绕横带后向上提起,与另一燕尾角打结(包扎背部时,将燕尾巾放在背部即可,其他与胸部包扎法基本相同)。

单侧胸部包扎法:抢救者面对伤员,将三角巾顶角放在伤侧肩上;底边向内折叠两横指后,围绕胸部至背部,两底角相遇打结;抢救者到伤员背后,将底角带向背后拉紧,与两底角相遇打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