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带关键时刻能救命,用错会害人

20世纪70年代的一天,北京自行车队在公路上训练。整个自行车队的队形并不是在一条线上,而是错落有致,这样的队形符合流体力学或空气动力学原理,可以减少全队行进的阻力,提高全队的速度。后来,后面的一个队员驶入了快车道,甚至驶入了逆行。

这时,对面开过来一辆汽车,一下子就把最后一个队员给撞倒了,人仰车翻,右侧股骨干完全性开放性骨折,股动脉完全断裂,鲜血喷出三四米远。须知,股动脉或颈动脉完全断裂导致的大出血,平均2~5分钟就可死亡,这小伙子危在顷刻!

当时,全车队的成员都停了下来。尽管在平时的运动中,队员难免受伤,但谁也没见过这么严重的状况,大伙儿都傻了,愣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在这万分危急之中,受伤的运动员本人突然坐起,将自己双手的大拇指重叠,用力压住位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止血点,霎时间,正在喷射中的血柱就停止了。

大家惊魂未定,这小伙子又大声向队友们喊道:“你们还愣着干吗?赶快扒一条内带!”队友们立即扒出一条自行车内带:自行车内带是绝好的橡皮止血带!队友们迅速帮他在受伤部位的近心端结扎了这条橡皮止血带,出血被完全有效地控制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知道他虽然伤得很重,但已经没有危险了,然后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

后来,这个运动员被送到医院做了手术,3个多月后就已经活蹦乱跳重新投入训练了。

这是一个经典绝伦、令人赞叹的自救互救成功的案例!

这事发生在35年前,当时我在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工作,是我随北京足球队到昆明海埂国家体委足球训练基地训练时,领队王兴斋先生亲口讲给我听的。20世纪70年代,王兴斋先生当时正担任北京自行车队领队,这是他亲身经历的事件,他对那个小伙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自救互救,需要的不仅是急救技能,更需要急救意识,以及智慧、勇气、机敏、自信、冷静、果断……

当时,这个运动员遇到的情况非常凶险,如果他是一个完全没有急救知识的人,周围的人也不会急救,那他铁定就没命了。在这里,我想要强调的就是正确使用止血带的重要性。

通常,最理想的止血法是橡皮止血带止血法。橡皮止血带是一条空心的橡皮管,长80~100厘米。医用听诊器的橡胶管最适用于上肢止血,如果用于下肢止血,橡胶管最少也要双股才成。

当然,我们不可能天天随身带着橡皮止血带。那么,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该怎么办?没有橡皮止血带,也可以采用绞紧止血法。三角巾、床单、被罩、窗帘、桌布这些材料,都可以拿来用。但铁丝、电线、绳子等没有弹性的东西不能当止血带用。

有一次,在一个建筑工地,有个工人的手被割伤了,伤口很深,动脉断了,血出得厉害。工友们就拿建筑工地上绑钢筋的8号铅丝给他当了止血带,还用钳子给死死拧紧,接着给我们急救中心打了电话。等我赶到那儿时,血虽然是止住了,但是那个工人的整个手都黑紫了。我赶紧重新结扎了橡皮止血带,又把8号铅丝用钳子拧了下来。幸好时间不长,后来经过医院的处理,他的手恢复得还挺好。如果当时铅丝捆的时间过长,那个工人的手可能非但治不好,甚至很可能截肢。

另外,止血带的使用也要讲究科学的方法,用好了,能救命,用不好,有可能造成身体缺血、肌肉挛缩或者坏死,甚至会造成神经损伤、肾功能衰竭。使用止血带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止血带不要直接结扎在皮肤上,应先用三角巾、毛巾或衣服等做成平整的衬垫缠绕两三周,再结扎止血带,避免造成局部损伤。

②结扎止血带的部位有要求。上肢结扎在上臂的上1/3段,避免结扎在中、下段,以防损伤桡神经而影响手臂的功能;下肢结扎在大腿中段。尺骨与桡骨之间、胫骨与腓骨之间均有骨间动脉,止血效果较差。

③止血带松紧要适度,以停止出血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以最小的力量达到止血的目的为最佳)。

过紧可能造成局部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的损伤,过松往往只压迫住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动脉血流未被阻断,形成有动脉出血而无静脉回流,反而使得有效循环血量更加减少,从而导致休克或加重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④结扎止血带总的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每隔40~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远端肢体的供血。此时如有出血,用指压止血法。松解5~10分钟后,在比原结扎部位稍低的位置,重新结扎止血带。如果松解止血带后再度出血,可用指压止血法,压迫5~10分钟,再重新结扎止血带。如肢体已无保存价值,在转运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带,以免加重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