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改弦(第2/5页)

她把私心明明白白的说出来,反让林如海更加感慨,也信得更真。

看墙上挂着的时辰钟已经指向晚上九点,林棠便道:“这故事内容甚多,还请伯父快些看,不然只怕来不及看完。”

林如海心中仍是翻江倒海,面上已大致冷静下来。他想及林棠是问过他明日要见贾琏,才急着把这东西拿出来,便谨慎站在案前,开始看第一页的内容。

不一样的排版方式和被简化过后的字让林如海阅读起来有些不适应。可没过多久,这上面的内容就让他无暇顾忌别的了。

把开头“天塌地陷”“太虚幻境”等情节拿去,林如海一开始看到甄士隐故事,和尚道士要带走甄家的三岁女儿,还以为是借甄家说林家。往下看,看到“贾雨村”的名姓,他便知这非是隐喻,而是真的故事。

甄士隐资助贾雨村,女儿走失,家中遭了火灾,甄士隐离家跟了坡足道人去了,光这一节,就看得林如海连连哀叹。他思及林棠走失时林温夫妇是何等的着急,又想到他同甄士隐林温一样只有一个女儿,若知女儿被拐子拐走,不知受了多少苦楚,他又有和面目去见贾敏!

再往下,贾雨村成了林黛玉的先生,又与冷子兴议论甄贾两家,又是林如海主动资助提携贾雨村入京投奔贾政,都与当年事实一般无二。

林黛玉进了荣国公府,处处小心,步步留意,让林如海心酸不已。

她外祖母还罢了,她两个舅母,一个似不知俗礼,苦留林黛玉吃晚饭,若非林黛玉机巧善变,只怕到荣国公府的头一日就失了礼,另一个出身大族,竟也不大知礼,不说让她家“魔王”远着些林黛玉,倒让林黛玉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远着他!

林如海问林黛玉:“玉儿,你当年第一日进荣国公府,你二舅母可对你说让你远着贾宝玉了?”

爹爹是如何知道的这事!难道竟是那故事里写的?

林黛玉见林如海不过看了几页,神色就变幻数次,再听他如此问,心中多少思索,口中答了是。

既然此事为真,那余下的事也必然是真的。

这么想着,林如海接着就看到了贾宝玉摔玉,贾母安排林黛玉的住处,和贾宝玉只隔了一扇碧纱橱。林黛玉因贾宝玉摔玉之事惊惶到睡不着。

老天,老天!他只让玉儿带奶娘和雪雁两个人去,本是怕得力的乳母丫头辖制了玉儿,让岳母不好安排人手,也让玉儿融不进贾家,总觉得玉儿是客。谁知倒让玉儿独个在卧房里哭,连个能宽慰的人都无,还得是贾宝玉的丫头去宽她的心?

再往下看,林如海便看到薛蟠打死人,贾雨村媚上逢迎,胡乱判了案,不禁冷哼一声。

林黛玉正时刻关注林如海的神色,手里被林棠塞了点心都没吃一口,忙问:“爹爹,你看到什么了?”

林如海不答,问:“玉儿,薛家进京是什么时候?”

“就在今年秋日,我想想……似乎是八月初五。”林黛玉说。

林如海为官近二十载,自然懂得若想在官场上走得更远,必要适当的建立人脉,不可过于清高。

他乃上皇钦点的探花,得上皇看重,从翰林院编修到翰林院侍读,因母亲去世丁忧,起复后又为侍讲学士,三年后外放,从浙江参政道升为山东按察使,便是新帝登基,将他调为两淮巡盐御史,加都察院副都御史。[注2]

按察使与都察院副都御史同为正三品,不过两淮巡盐御史不同于各省的按察布政,非是陛下亲信不可担任。他本以为是陛下也信重他,才将他调任此职。

他当日提携贾雨村走岳家的门路,已提前探明贾雨村的履历,知道他虽有贪酷之弊,却不失才干正直,算个人才。敏儿离世,他与岳家的联系只剩玉儿。若想让岳家一直尽心照顾玉儿,不能单凭情分,林家和贾家得有实际的利益纠葛才行。

所以他让贾雨村与玉儿同行,一应打点费用都给他出了,只是给岳家送个人情,谁知贾雨村竟是这等的人。

但这也难怪贾雨村。谁叫贾雨村之官是二内兄从中出力,想必也是借了王家之势。九省检点王子腾位高权重,贾雨村曾掉下来过一回,自然要竭力往上攀爬。

算他识人不明。

林如海道:“玉儿,你带棠儿先回去歇息罢。”

他有预感,这个“故事”里还会有更多让他心惊的事。

林黛玉不肯:“爹爹便不让我知道,好歹让我陪着。”

她说:“爹爹姐姐都觉得我小,要护着我,我明白。可爹爹身上本就不好,我不放心爹爹独个熬夜。我去陪姐姐安歇,再回来陪爹爹罢。”

“我……”林棠一直在怕黛玉怪她恨她,现听黛玉话里并无怨她之意,便试探着说,“如果玉儿留在这儿,我也留下。只要……伯父和妹妹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