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4/16页)

[80]子莘:马明衡,字子莘,福建莆田人,王阳明学生。

[81]出自《论语·子路》。正名,即使名实相得。

[82]朱熹《论语集注》引胡瑗注:“卫世子蒯聩耻其母南子之淫乱,欲杀之,不果而出奔。灵公欲立公子郢,郢辞。公卒,夫人立之,又辞,乃立蒯聩之子辄,以拒蒯聩。”事详见《左传·定公十四年》。

[83]鸿胪寺:掌管赞导相礼的衙门。王阳明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升任南京鸿胪寺卿。仓居:在衙舍居住。

[84]《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85]《孝经·丧亲》:“孝子之丧亲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

[86]“体用一源”,语出程颐《易传·序》:“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未发之中”参见第二九条注。

[87]初九,潜龙勿用:《易经·乾卦》之爻辞,象征潜伏的龙,不能发挥作用。初九,指乾卦从下数第一爻,亦称初画。《易经》中用九代表阳爻,用六代表阴爻。

[88]《易经·系辞上》:“《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89]《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夜气,即晚间静思所得的良知善念。

[90]《孟子·告子上》:“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欤?”操,操持。舍,摈弃。乡,方向。意为把握住就存在,放弃就失去,出入没有一定的时候,也不知道它去向何方。

[91]《河南程氏遗书》:“心要在腔子里。”腔子即指胸腔。

[92]王嘉秀,字实夫,王阳明的学生,喜欢谈论佛、道。

[93]上一截:即“上达”功夫。“上达”与“下学”参见第二四条注。

[94]以上两句均出自《易经·系辞上》。

[95]《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和《武》均是古代的乐舞,前者歌颂虞舜,后者歌颂周武王。

[96]《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意为三分之二的诸侯国已归顺周,而文王依旧恪守臣节,尊奉殷商。

[97]《孟子·尽心上》:“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执中,即持守中道。无权,即不通权变。执一,即固执于一。

[98]唐诩,江西人,王阳明的学生。

[99]《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逾矩即不越出规矩。

[100]《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具体而微,指具备圣人的才智而略有所逊。

[101]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

[102]许鲁斋,名衡,字仲平,号鲁斋,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元代思想家,提倡程朱理学,为理学在北方传播做出重要贡献。他曾说:“为学者治生最为先务。”

[103]《论语·述而》:“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意为如果孔子在这一天哭过了,就不会再唱歌。

[104]《律吕新书》:南宋蔡元定所著,上卷《律吕本原》,下卷《律吕辩证》,一本古代关于音律的著作。

[105]候气:古代以芦草薄膜之灰置于律管,以确定气候。律管由十二个管组成,其由右至左为黄钟、大吕、泰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分别对应不同气候。比如冬至这一节气对应律管中的黄钟,那么冬至这一天,律管中黄钟这一节内的芦灰便会被吹动。

[106]《易经·系辞上》:“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意为易的运动变化神妙莫测,无法切实地把握。

[107]《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