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中之鼠26(第7/9页)
我与诺里斯上尉在伦敦待了许多天,先后向五位著名权威专家讲述了自己发现的证据、各种推测,以及坊间流传的种种奇闻。我们相信,在接下来可能展开的探索中,一旦发现了与我们家族相关的秘密,这些专家完全能够持尊重的态度。我们发现,大多数专家并没有对我们的话不屑一顾,相反,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由衷的共鸣。把这些专家的名讳全列出来,似乎没什么必要,但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威廉·布林顿爵士,他当年在特洛德48的考古发掘工作曾让整个世界为之振奋。就在我们一行7人一起乘火车回安切斯特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正站在发掘恐怖秘密的边缘上,这种感觉只能用世界另一边的美国人听到总统突然辞世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悲痛欲绝来形容。49
8月7日晚,我们回到埃克瑟姆,仆人们告诉我没有出现什么异常情况。那些猫,就连老“黑鬼”在内,都很平静,房子里的捕鼠器一个也没有弹起过。我把所有的客人安排到设施齐备的房间,准备第二天开始探索。我回到塔楼上自己的房间里歇息,“黑鬼”还是睡在我的脚边。我很快就进入了梦乡,但可怕的梦一个接着一个地不停袭扰我。我梦见一场特立马乔50式的罗马盛宴。筵席中,在一个遮盖住的浅盘里,有一道可怕的菜。这时,那该死的一幕——幽暗的洞穴里隐约可见的猪倌和那群浑身脏兮兮的猪——再一次出现了。但一觉醒来后,已经是大白天,楼下传来日常活动的声音。老鼠——不管是活生生的现实,还是我想象中的幽灵——并没有侵扰我的睡梦,“黑鬼”也在安静地睡觉。我走到楼下,发现整个修道院也很平静。几个专家正聚在一起,其中一个——名叫桑顿,专门研究灵媒的家伙——很荒唐地对我说,展现在我面前的东西肯定是某种力量有意为之的。
一切准备就绪,上午十一点,我们7个人拿着功率强大的探照灯与发掘工具来到地下二层的地窖,随手闩上了地窖的大门。“黑鬼”也跟着我们进入了地窖,尽管它表现得非常兴奋,但几位专家不但没有把它赶走,相反,倒是巴不得这只猫在场,免得老鼠的动静不易被人察觉。我们只着重介绍了罗马时期留下的铭文与祭坛上的陌生图案,因为其中3位专家都见过这样的铭文和图案,而且对它们的特点都了如指掌。专家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竖在地窖中央的石坛上。不出一个小时,威廉·布林顿爵士不知道用什么平衡工具就让石坛向后倾斜了。
此时此景,石坛下面展现出极度恐怖的场面,如果没有心理准备,我们肯定会吓晕过去。穿过瓷砖地板上一个几近正方形的洞口,下面是一段石梯,整段石梯磨损得相当严重,石梯中间的部分几乎磨成了斜面。石梯上,堆满了许多人类或类似人类的骨骸,令人毛骨悚然。有些骨骸的形状还算完整,但无一不保持着极度恐惧的姿势,骨骸上到处都是啮齿动物啃噬过的痕迹。对现场的头骨进行查看后发现,这些头骨的主人无异于弱智、白痴,或原始类人猿。这条堆满骨骸的石梯上方是下行的拱道,拱道很显然是在坚硬的岩石中开凿出来的,起传导气流的作用。气流并不是从刚打开的密封地窖里突然喷涌而出的有害气体,而是一股清新的凉风。停顿片刻之后,我们开始在石梯上颤颤巍巍地清理出一条下行的通道。就在这时,威廉·布林顿爵士仔细查看了开凿的拱道后,得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结论:根据岩石上凿痕的方向判断,这条通道肯定是自下而上凿出来的。
此时此刻,我必须深思熟虑,谨慎用词。
我们在被啃噬过的累累白骨中艰难往下走了几个石阶之后,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丝亮光,不是神秘的磷光,而是一缕过滤进来的日光。这缕亮光只能是从俯瞰荒凉山谷的悬崖上某个缝隙里透进来的。这样的缝隙从外面不会有人注意到,一者,这个山谷里根本没人住,二者悬崖太高太陡,只有乘热气球才能仔细看清它的表面。我们又往下走了几个石阶,眼前出现的一幕让我们所有人吓得简直抽了气,尤其是那位灵媒专家桑顿,当场就昏了过去,瘫倒在站在他身后、惶恐不安的人怀里。诺里斯——他那胖乎乎的脸吓得面色苍白,没有一丝血色——吓得只是发出一声尖叫,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而我觉得,自己当时的举动就是目瞪口呆,倒抽冷气,干脆用手捂住了眼睛。我身后的那位——一行人中唯一比我年纪大的人——则用我听到过的最嘶哑的声音说了那句老掉牙的“我的天啊!”一行七人都算得上有涵养,但只有威廉·布林顿爵士还算沉得住气,因为他走在最前面,肯定最先看到了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