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环境的二次评估及对工程的反思(第3/19页)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如何发现太空垃圾。说起来,“一英寸的恶魔”级别的太空垃圾,正是因为无法发现才麻烦。如果可以发现的话,直接避开就好了。

据传,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的美国宇宙军在技术层面上可以发现一英寸级别的太空垃圾,但他们称之为国防机密,所以一直未公开相关技术。另外,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在地面上进行观测总是有局限性。南美洲那位业余观测者能发现35665号实属例外。

所以,苹果十号才决定搭载光学望远镜,追随扫除机。望远镜虽然听起来比较原始,但是在大气圈外,可视光不会减弱,波长短,分解能高,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而且,并不是由人直接用望远镜进行观察——而是由接眼部安装了高像素CCD装置,计算机负责图像处理。利用苹果号自转进行凌日观测,以两分钟一次的频率全方位扫描地平线上方。高度三百五十千米上可视的地平线半径约为二千二百千米。只要在此范围之内,便可精确地捕捉到太空垃圾并进行轨道计算。更高的轨道或者椭圆轨道上的太空垃圾虽然无法捕捉到,但是此类太空垃圾发生撞击的可能性较低,故不在此次任务对象之内。

另外,并不是发现太空垃圾后就奋起直追。前面说过,追逐垃圾会造成推进剂的巨大浪费。必须在推进剂允许的范围内计算最合适的接触轨道。尽可能在少耗费推进剂的情况下找到可以接触的轨道,绕地球旋转几周后,才可拦住垃圾。但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接触轨道就只能放弃。这也算是一种局限。

第六大陆计划E阶段即轨道清扫任务,每隔几小时就要清理一个太空垃圾。这项作业需要工作人员足够踏实和耐心。

处理完38124号太空垃圾后,三人返回苹果十号的居住舱。虽然与下一个垃圾接触要等到五个小时后,但是期间他们并没有闲着。由于清除太空垃圾并不盈利,每一次发射火箭的钱都等于打水漂,所以居住舱塞满了各类利用微重力运转的机器——他们必须利用这些机器赚钱。

只见领航员一面操作机床厂委托的铁-铝硅合金铸造机,一根一根地铸造超硬钻头,一面发牢骚:

“钻头的批发价一根十五万日元,计划铸造一千根,就是一亿五千万。我们可到手五千万。但是此次任务的经费是三十亿……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啊。”

妙一边往冻干食品的包装盒里倒热水准备饭菜,一边说道:

“忍一忍吧。这份工作还是玲花好不容易介绍过来的。”

虽然对微重力环境的利用已经由研究领域拓展到实用领域,但宇宙开发企业还是更倾向于协助从税金中拨取预算的公共机构进行研究,因为赚得更多。妙也希望能承包那种项目。

但是将微重力环境用于研究领域,毕竟其目的是为了调查未知现象,光准备就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而这次任务压根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保泉玲花入职天龙GT会社后,几经周折才找到这项确立了加工方法并且可以制作成品的实用领域工作,但因为是生产商品,顾客自然对预算控制得比较严格。

另外,在微重力提供领域中,ISS和伐弹那基地已经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要从他们手中抢顾客,除了提供低价之外,别无他法。如此一来,利润自然变低。最后,居住舱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

驾驶员为了操作别的机器,于是推了一把扶手,飞了起来。

正在这时,领航员尖叫一声:“啊!合金!不行啊,坩埚无法进行可湿性控制,这下全部粘到内侧了。”

“十五万日元打水漂了。不好意思,我下次注意……但话说回来,只要一动,飞船就会摇晃啊。”

“请至少提前说一声。”

体型小巧的苹果号在微重力环境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与几十米大的ISS及伐弹那基地相比,格外容易摇晃。摇晃会产生重力加速度,如此一来,就丧失了机器的运转条件。

驾驶员满口愁闷地说道:“桃园寺小姐,我们是否需要重新审视一下E阶段?清除太空垃圾不是一家企业应该做的事。与其将资金用在这种事情上,不如全力完成第六大陆……”

“不行。这直接关系到能否招揽到第六大陆的游客。”

妙固执地摇了摇头。

“二位应该听说过‘快乐的故乡’提出的主张吧?他们在宇宙开发事业中特别点名第六大陆进行攻击。他们声称发射了近一百支火箭的这项事业正是在污染太空,太空垃圾将会化身天谴掉落下来。不过,他们说的几乎都是事实,所以我们也无法敷衍了事。事实上,第六大陆的顾客预约数在这半年间已经减少了百分之二十。”

妙手指着窗外。透过窗户可以看见在同一轨道飞行的扫除机那巨大的身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