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第4/10页)
日本青年:没有。他没有给我造成这种印象。一九四二年冬天,我们去镇江运粮,途中我亲眼见过他一口气杀了三个农夫,还有一个女人。
检察官:有请另外两位证人。
史密斯:(从自己的位子上站起) 我也亲眼见证过被告怎样杀害中国老百姓。(指着身边的豆蔻) 这位姑娘也可以证明,被告当时怎样凶残地杀害了她的朋友王浦生。
年轻日本兵看了豆蔻一眼。豆蔻的目光死死地盯住他的脸。
日方辩护律师:那是因为,当时南京刚刚陷落,大量中国士兵藏在安全区内,初进城的日本士兵神经过敏,确实发生了过激的杀戮行为……
检察官:(打断他) 尊敬的法官,难道我们现在指控的,不正是大屠杀的凶犯吗?
郊区/刑场 日/外
密密的灌木已经落叶,囚车从大路下来,沿着小路往前开。
五六百米之后,囚车停下。
冬天的山野一片静谧,太阳已经很高了。
孟繁明第一个从囚车上下来,似乎马上就陶醉在这片宁静的空旷中。两只鸟在对歌……
一个法警上来,给每个犯人的眼睛蒙上黑布。孟繁明的身边,一个犯人发出动物般的哼唧,膝盖软了,歪倒在地……
一个法警走到孟繁明身后,孟繁明回过头。
孟繁明:别给我蒙上。(下巴指着周围) 这里风景多好,让我多看一眼……
法警就像没听见,公事公办地将黑布捆扎在孟繁明的脸上。
孟繁明的眼前,静谧的山野成了一片黑暗……突然,黑暗中响起吉普车的马达声……马达声迅速接近……紧接着是急刹车的刺耳声响,同时一声叫喊传来:等一下!……
一排已经各就各位,步枪上肩的法警陆续放下枪,向吉普车看去。
孟繁明把眼罩在肩头使劲蹭了一下,使得他视野的那片黑暗透出一线光亮。他扭过头,从眼罩下看到摩托车骑手穿皮靴的腿和法警打绑腿的脚快速靠拢……
每个带眼罩的犯人的呼吸和心跳似乎都停止了……
法警行刑班长展开一张公函,飞快阅读过后,蹙眉思考了一下,对仍然站成一排待命的法警吆喝一声:暂停!
孟繁明的胸口,那根女儿买给他的酒红色领带大幅度起伏着。从黑色眼罩下面,他看见一只小田鼠忙碌地跑过……
他有限的视野里,出现了一个法警打绑腿的脚。他们蹲下来,用一把钥匙为孟繁明的脚镣开锁。
法警班长:向后转吧。
他摘下孟繁明的黑眼罩,带领着孟繁明向吉普车走去。孟繁明这回的膝盖却软了,趔趄一步,险些倒下,被班长和吉普车司机一边一个架住。
法警班长拉开吉普的后门,把孟繁明搀扶上去。
忘了哼唧的犯人知道这个活命转机没他的份儿了,又开始发出动物般的哼唧……
统计署 日/外
一座老式宅院的大门上挂了一块招牌,上面刻有“战争损毁统计署临时办事处”的隶属字样。
吉普开到院子门口,停下。司机从前门跳出,又打开后门,把孟繁明扶下车。
孟繁明神不守舍地打量着这座衙门:门窗是新置换的,房子前面有个不大的中式花园,梅树开花了,粉白云朵一般。沿着房子的正门台阶,摆着四季常绿的植物。
孟繁明奇怪地打量着这个不失美好的环境:难道这就是葬身之地?
孟繁明眼睛里充满不解,但又不愿开口提问。
一个穿中山装的年轻人从大门里出来,轻快地步下台阶,迎着孟繁明走过来。
年轻人:孟繁明先生吧?请跟我来。
孟繁明更加不解,跟在年轻人后面踏上台阶。
统计署 日/内
孟繁明跟着年轻人快步爬上楼梯。孟繁明有些吃力,上气不接下气。年轻人显得毫无芥蒂,不拿孟繁明当人犯,一边轻松登楼,一边自在地介绍。
年轻人:我们这个署是今年才建立的,各方临时凑的人,开了张一看,事物太多,人又太少,不过跟这地盘比呢,人又太多了。
两人上到二楼楼梯顶端,年轻人用手势招呼孟繁明拐弯,跟随他拐入另一端的走廊。
两人顺着走廊来到一个双开门的房间门口。
年轻人敲了敲门,里面传来应允声:“请进!”
统计署/会议室 日/内
年轻人推开门,孟繁明看见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从一摞资料上抬起头。
年轻人:局长,这就是孟繁明孟先生。孟先生,这是我们冯署长,也是留美博士。
孟繁明更是大惑不解,站在门口不知进退。
冯署长:孟先生,请进。(握住孟的左手) 您是麻省理工的博士,我是普林斯顿的,离得不算远!
孟繁明痴痴呆呆地走进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