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第3/10页)

门岗的窗子开了,出现了看守的脑袋。

看守:孟繁明?……他已经不在这里了。

书娟:(大吃一惊) 不在这里了?!……他去哪里了?

看守从岗亭里出来。

看守:……你回家等通知吧。

书娟手里的纸包落在地上。

看守爱莫能助地看着这个年轻女子,在太阳下冻僵了一般。

书娟:能告诉我,行刑地点吗?说不定,我还能最后见父亲一面……

看守:我不知道啊,小姐。

看守看着她慢慢转身,慢慢离开。他看到地上的纸包:(捡起纸包) 小姐,你的东西!……

书娟回过头,见看守拿着的纸包:(摇摇头) 不要了。

囚车内 日/内

孟繁明坐在地上,扭过头盯着囚车铁窗外的那一小块南京风景:掉了大部分叶子的法国梧桐透出阳光,虽然是冬天的太阳,却仍然耀眼。街边一些店家正修缮在沿街的晾台,挂起字号……

囚车进入闹市区,车速减慢,从车窗口能看见街边的法国梧桐的树干上和电线杆上,斜着贴了些标语:严惩日本战犯!……还我生命!还我公道!……冤有头,债有主!……

孟繁明心里百感交集,没有料到自己是这样和胜利交错而过。

法庭/大厅 日/内

黑岩和年轻日本兵等战犯从后门走出,依次来到被告席上。

听众席依然是满坑满谷的中国老百姓,鸦雀无声地静候这些仇人们的下场。

戴黑网纱的女子坐在证人席上。

贝克斯和史密斯也坐在证人席上。

年轻日本兵被两个法警押到被告位置,戴起翻译耳机,两只空洞无物的眼睛发直地盯着前方,一副无情冷血的模样,这副模样跟他第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个天性善良,带些懦弱的少年士兵已经判若两人。

检察官:千代寿男,二十五岁,第六纵队第三旅团少佐。在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五年之间,一共屠杀无辜中国百姓一百四十三名。现在有请证人。

一个日本青年从证人席上站起来。

检察官:请问这位证人的姓名,年龄,出生地点。

日本青年:长谷尊,二十二岁,满洲里日本垦荒团大巴浪屯出生,一九四一年入伍。

检察官:长谷先生何以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

日本青年:因为我们屯子里雇有很多中国长工,常和他们交往的缘故。还有,我母亲对中医着迷,我十二岁的时候,母亲曾让我去跟镇上一位老中医学过两年徒。

检察官:现在请长谷先生作证。

日本青年:我入伍后的第一位长官,就是千代寿男先生。当时他是我们的小队长。他常用自己的经历教导我们这些少年士兵,怎样从一个心软手软的不及格士兵变成一个勇于杀戮的帝国军人……

日方辩护律师:抗议!这位证人因为特殊的成长背景,对中国人怀有同情心和好感,因此我有理由怀疑他的证词不实。

法官:抗议成立。希望请这位证人拿出证据来。

检察官:请问,一个杀灭了一百四十三名无辜生命的屠夫,需要多少证据才能证明他的罪恶?!

日方辩护律师:正像证人长谷尊先生所提供的证词那样,战争中不乏这样的青年军人,把屠杀当成英勇,那么逻辑就是,他越想夸大自己的英勇,必定就越要夸大他自己屠杀的规模;他的罪过无非是概念混淆,愚昧无知……

日本青年愣愣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应对。

检察官:抗议!……

法官有些着急地看着检察官。

日方辩护律师:让我说完!……

日方辩护律师提高了音量,争取不被检察官打断,继续辩争:尊敬的大法官先生,我这里要告诉大家一个惊人的信息,这位被告夸大甚至编造自己杀人的数量,是因为他想制造新闻,让日本国内的报纸刊登他的文章和照片,以此来吸引日本国内女人的注意,最终达到选取一名如意新娘的目的。就是这么一个基本的动机,让他把自己夸大成一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

场内嗡的一声:这条信息确实让中国老百姓震惊了。

法庭/外面街道 日/外

南京老百姓们听了大喇叭传出的这条信息,顿时哗然……

两个大学生模样的男青年感到不可思议地大声议论。

大学生甲:日本人是什么种族啊?!杀人不眨眼的屠夫能登报出名,就能当英雄吸引女人!……

法庭/大厅 日/内

日方辩护律师:(对年轻日本兵) 我刚才说得对吗?

戴着翻译耳机的年轻日本兵获救一般使劲点头。

检察官:(来到证人面前) 这位证人,在你和被告相处的两年当中,被告是否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他伪造杀人记录,是为了吸引日本国内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