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阶级斗争的内战:战略需要还是“左”倾过激行为?(第6/16页)

南京中央政府颁布了“绥靖区”土改条例,期望让农民脱离共产党。但是农民只是凭过往经验行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有这样的条例存在。[132]

在共产党方面,据说一开始他们严惩了那些愿意向重返故地的国民党官员自首的民众。后来,共产党采取了宽容的态度,鼓励民众“自首但不悔过,并再次加入新四军”。

冀鲁豫地区

党从该地区发出的报道提供了局内人的看法。该地区与苏北的形势相似,尽管不完全相同。这样的形势是由于国民党北进穿过陇海铁路进入晋冀鲁豫边区造成的。在一篇五个月(从1946年9月到1947年1月)的总结中,区党委透露,在国民党进攻之初共产党在冀鲁豫分区控制了35个县城,现在已有24个被国民党夺走。在64个安全的县的部分地区,49个被敌人占领或部分地占领。1947年1月,共产党军队重新控制了14个县城和22个县。他们还声称歼灭、击伤、俘虏了8000名敌人。但是国民党势力很快重新夺回大部分的区域。[133]

当地党组织充满了悲观情绪。有很多人由此认为:共产党在分区内的根据地实际已经被彻底摧毁。11月,党委竭力振作大家已经普遍低落的士气,他们称常规军和民兵部队并没有损失,而敌方在边区损失了8个旅。由于将80%—90%的国民党军队都投入了前线作战,因此蒋介石已经没有补充的来源。“只要我们保持昂扬的精神,继续摧毁进犯我们领地的蒋军,”党委宣布,“那么我们不但能止住敌人的攻势,还能从防御转向反攻,并收复我们所有的失地。”[134]

士气低落从表面看有三个原因。第一,政府广获战果。第二,敌人的战术出人意料。党委写道,一开始它以为政府的军队不会穿过陇海线的北部,但是他们偏偏这样做了。开始预测能够通过一两场战斗打败敌人,但是局势却不是这样发展的。共产党军队撤退——事实上原来撤退计划是暂时行为。但是几个月以后,敌人依旧占领着这片土地。因为这样,党委在11月写道,我们必须修改我们的计划,现在必须为长期游击战作准备。这导致了第三个问题。在发展游击战的过程中,最让干部们担心的是抗日战争和反对蒋介石的战争的区别。后者是一场阶级战争,所有的地主和斗争对象联合起来成了敌人,为蒋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135]

共产党遵循在强敌进犯时撤退的原则。随着大部队撤退的还有大多数民兵队伍、党的干部和他们的家人。比如,1946年8月在第三分区和第四分区失守前,七八千人从这里撤离。这一生存策略对共产党最初取得胜利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用这种方式保存他们的主要兵力的代价是沉重的。

物质利益、报复和依靠力量退却 在理想的情况下,作为游击战术之一的撤退包括疏散当地人口以及军事和政治机构,目的是保存人们的生命和粮食储备。但是在1946年,国民政府出人意料地挺进该区域,广大乡村还没有准备好就常要突然转入游击战状态。结果是,干部和防卫队逃走了,手无寸铁的农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1/3秋收的粮食成了敌人的战利品。

跟随国民党军队重回该区域的是还乡团,它是一支由地主和其他决心在农村恢复昔日地位的人带领的武装小队。像在江苏一样,他们开始自己清算账目,夺回分给农民的土地和粮食。同样地,土改活跃分子被杀,妇女被强暴,村机构被捣毁。国民党扶植的当地政府很快建立起来。

杰克·贝尔登报道:截止到1947年初,在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的安阳县的423个村子里,共有400名男人、女人和孩子被杀死。这些农民是被残酷杀害的,惨烈程度堪比当年处决恶霸地主。在这个地区,活埋是普遍的惩罚形式,贝尔登听到很多农民被用这种方式杀死的传闻。在一个村庄,某农民曾经作为带头人之一斗一个地主,并拿回因为还不起债而失去的四亩土地,他在国民党军队返回的时候逃走了。作为报复,地主枪杀了他的妻子、兄弟和婴儿,把他的儿子、叔叔、外甥和已出嫁的女儿活埋。贝尔登个人能调查到的最令人发指的报复案例发生在只有28户人家的小村庄里。当一名被没收的地主率领15个武装随从回到村庄时,24户家庭中每一户都有人被他杀害。据潘复生同志所说,第三分区9个县有几千农民被用这种方式杀害。事实上,那个区域有将近1万人被打回来的国民党军队杀掉,工作了八九年才创立的根据地,在几个月内就被扫平了。[136]

没有干部的领导,没有武装部队的保护,农民没任何选择,只能屈服。不管他们多想报复,他们没有办法来满足这一渴求。他们最害怕的“变天”发生了,而且根据党的报告所说,结果是他们对共产党不再存有热情了。在收复区,农民痛骂返回的共产党军队当初抛弃了他们。农民还愿意与个别干部偷偷交谈,诉说他们的冤情和他们想要报复的愿望。但是在党放弃了责任后,它失去了领导地位和“耳目”。农民不愿意恢复农会或组成新的民兵队,甚至不愿参加公开会议,他们对共产党的持久性不抱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