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运动以及内战政治(第6/11页)

4.9公私合营轻重工业和公用事业10.8公私合营重工业和公用事业14.2合作制,重工业和公用事业国有化0.9合作制9.5

问题3:我认为中国的和平必须经什么方法获得:

参与调查者的百分比(%)
没有答案1.8
国民政府应该剿灭共产党18.0
建立包括共产党、民盟、其他政党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联合政府51.1
采用联邦制17.9
将国家分割成独立的区域3.2
共产党一党专政2.7
让联合国仲裁1.1
其他4.2

问题4:中国自由派当前应该怎样做?

参与调查者的百分比(%)
没有答案3.9
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政府15.3
以个人身份同共产党合作3.0
建立一个新政党与政府合作19.5
成立一个新政党与共产党合作4.4
成立一个新政党采取独立的政治路线39.7
不采取政治行动9.9
其他4.5

问题5:你认为最近中国举行的选举和宪法的颁布表示国家真正向民主政府方向前进吗?

参与调查者的百分比,%
没有答案1.7
18.9
不是49.0
未必31.0

虽然这两个调查是在不同条件下完成的,结果却惊人地相似。看好在中国成立共产党政府的学生比率在上海的调查中占3.7%,在美国的调查中占2.7%。政治立场的另一个极端,支持政府剿共战争的分别占到15.9%和18%。在上海的调查中72%的学生支持联合政府,比美国调查的51.1%略高。该差距可以部分地这样解释:后一个调查给了不向任何一党靠拢的人们更多样的选项。

这些调查结果与内战期间学生运动的主题不谋而合。对内战的反对以积极的形式出现——希望国民党和共产党走到一起,建立联合政府。学生的要求是不经过战场上的军事比拼就可以结束战争。这个要求所带来的政治后果,按照他们的理解,显然是他们愿意接受的。所以毛声称共产党已经在政府控制的城市赢得了群众的支持时,他在一定程度上——至少在学生阶层这一块——是正确的。然而,这样的支持是以有保留的形式出现的:少于五分之一的人赞成剿灭共产党,但是更少的人赞成由共产党一党专政。共产党对学生潜在的保留似乎是有道理的,因为学生对他们的支持也是有保留的。

另一方面,以上的这些微妙之处是政府领导人无法认识或不愿接受的。他们的想法有一点是基本正确的——学生总体上来说在意识形态上还没有受共产党信条掌控。他们的失误更直接地源自他们拒绝承认大众普遍要求和平和政治改革这一现实。不能把这一失败归咎于举止过激或目光短浅的属下。官方对学生抗议的处理办法,从形式上到内容上,都应该由南京的中央政府和蒋介石本人负责。

政府在处理学生运动上的不妥协还表明一种更为广泛的战略,这一战略似乎在把国民党的公众支持减到最小,而此时用毛的话说,共产党正在不遗余力地建立“由绝大多数人口组成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由于奉行“全有或全无”做法,政府拒绝了剩余的一点支持,即:学生和其他人士也愿意支持国民党作为联合政府的候选成员。另一方面,共产党并不要求忠贞不贰的支持,因而得以利用人们对他们的好感。统一战线的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此时,国民党正在挥霍属于他们的那份公众支持。


[1]在学生运动最风生水起的学校,不仅当局安插耳目和特务,而且由同情政府的学生(特别是三青团员)组织和领导学生运动,竞选学生职务以及诸如此类。在大多数学校,所有学生参加的学生自治联合会干部的定期选举引起了广泛兴趣。另外一个知情者回忆了亲政府学生在他所在的中学(地处福建)的尴尬境地。最有才华以及最踊跃的学生领袖都是对政府和战争不满的,几乎总是能在竞选时获得大多数学生的支持。右翼分子绝少取得学生会的控制权(1969年春夏进行的采访)。中国的中学相当于美国的高级中学,但是大多是六年制,前三年为初中,后三年为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