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回忆内战(第9/9页)
***
从恺撒到奥古斯丁,罗马内战的经典著作,出现了三种经久不衰并具有持久影响力的叙述。第一个可以称为共和国的故事;它描绘了从罗马根源所迸发出的不断重现的无休止内战,并同情罗马共和国提倡的无私公民价值观。根据罗马历史记载,要想彻底的“文明”(civilized),就很容易发生内战;而且仅经历一场内战似乎不可能,因为随着罗马文明的延续,内战就会不可避免地持续。接着是关于罗马帝国的叙述,遵循了同样的叙事轨迹,但得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结论。内战是政体的一种顽症,它只有一种治愈方法:恢复君主制或推行皇帝制。奥古斯都统治下的罗马帝国的诞生结束了这个故事。讲希腊语的历史学家阿庇安写道:“由此,罗马的政体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内乱,最终实现了统一和元首政制。”到16世纪晚期,阿庇安著作的英文翻译者对此表示赞同:“这明显说明了,人民的共和政体必须让位,君主政体开始盛行。”[56]最后,是关于基督教的叙述,内战是这个城市或共和国一直遭受的罪恶,内战的目的是致力于世俗的世界,而不是上帝的荣耀。世俗世界是自我毁灭的根源,可以肯定它最终都不能成为救赎的工具。所有这些叙述都被应用到后来的政治和军事动乱中,跨越整个欧洲和后来所有的帝国,直到18世纪。
通过罗马的演说家、诗人和历史学家的描述,人们能够确认内战的概念是什么,参战者是如何战斗的,以及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文本,读者将能够理解自己国家从罗马继承下来的内部权力斗争。当他们在中学和大学里学习拉丁语时,就会了解到内战的含义,因此毫无疑问,只要有机会,这些观点就会灌输到他们的思想之中。他们受到卢坎的启发,创作诗歌,又受撒路斯提乌斯、塔西陀以及其他罗马内战编年史学者的影响,编撰了自己的历史。17世纪主要的政治思想家,包括胡果·格劳秀斯、托马斯·霍布斯和约翰·洛克(John Locke),都采用了罗马式的话语来讨论主权与叛国、叛乱与革命。在这些讨论中,传统的内战观念首次被考验,但这也只不过是将与古代先辈们的对话继续进行下去而已。只要罗马的诗人和历史学家还被世人铭记,遗忘就不可能成为对抗内战的一种可行手段。
[1] 原文写的是公元前1世纪(in the first century b.c.e.),但格拉古兄弟改革的时间实际上是公元前2世纪。——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