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大考第一场:不及格(第2/5页)

然而,和此前发回国内的多份报告一样,莫斯科对这份报告仍然没有什么反应。6月14日苏联报纸还发布了塔斯社一则消息,称:

根据苏联掌握的材料,德国也和苏联一样,始终不渝地遵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关规定。因此,苏联各界认为,所传德国企图撕毁条约并且进攻苏联是毫无根据的。

直到6月21日,苏联外交部才有了动作,指示驻德使馆向德国政府提出建议,讨论两国关系出现的问题。但德国外交部始终以约希姆·冯·里宾特洛甫(Joachim von Ribbentrop,1893—1946)不在为由没有安排会见。22日凌晨3点,也就是莫斯科时间5点,守候在电话机旁的别列日科夫才突然接到德国外交部的电话通知,说部长在他的办公室里正等待会见苏联代表,还说部长的私人汽车已经停在苏联大使馆门前。别列日科夫作为译员随大使进入部长办公室,但还没等大使开口,里宾特洛甫就提高嗓门说现在要谈的完全是另外一件事。他说,德国政府和元首认为,一切迹象都表明苏联打算从背后袭击德国。元首决定采取措施保卫日耳曼民族的生存与安全,为此一小时前德国军队已经越过苏联边界。

苏联大使回答道:

这是无耻的、无端挑起的侵略行为,你们对苏联发动强盗式的进攻是要后悔的。你们必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就在两个苏联人向门口走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里宾特洛甫碎步急匆匆追上,轻声说他本人反对希特勒这个决定,曾经劝说希特勒不要进攻苏联,认为那是一种狂妄行为,但希特勒已经做出决定,不想听任何人的话。“请转告,我是反对这个进攻的。”后来许多人都提到里宾特洛甫当时曾反对进攻苏联,看来并非虚构。

别列日科夫回到莫斯科以后,外交部同事告诉他,与这位外交部长类似,在莫斯科奉命向苏联通报开战的德国大使弗里德里希-维尔纳·冯·舒伦堡伯爵(Friedrich-Werner Graf von der Schulenburg,1875—1944),宣读那份电文时眼眶里滚着泪珠。这位1901年就开始外交生涯、担任驻苏大使已经6年的德国伯爵宣读后对苏联人表示,过去6年来自己一直在尽力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但是无法阻止命运。回国后他参加了反对希特勒的秘密活动,是拟议中推翻纳粹政权以后新政府外交部长的两位人选之一。1944年7月20日剌杀希特勒行动失败后被捕入狱,10月23日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11月10日在柏林鳊鱼湖监狱被绞死,已经69岁,是该案殉难者里年龄最大的。

回到使馆两人才知道,他们刚一离开,使馆与外界的电话联系就被掐断了。莫斯科时间早上6点是苏联各家广播电台开始一天播音的时候,他们焦急地希望听到国内的声音。但各台都和以往一样,先是广播体操,接着是少先队节目,然后是新闻,新闻里并没有提到战争的事。天亮不久街上就有报童叫卖“号外”,使馆的人发现,从前线发回的第一批照片已经赫然在目。他们继续守候在收音机旁,足足等了6个小时,莫斯科时间正午12点才听到他们期盼已久的声音。然而,那声音不是斯大林的而是莫洛托夫的,他宣布凌晨4点纳粹德国已经不宣而战,背信弃义地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在这战争突然降临的紧急关头,代表苏联发表广播讲话,谴责纳粹德国的侵略行径,号召苏联军民奋起抵抗的不是斯大林而是莫洛托夫,让人们普遍感到意外。后来赫鲁晓夫、米高扬都回忆说,得知德国入侵的消息以后斯大林消沉了好几天,蜷缩在他的郊外别墅拒不参加有关会议。这些说法也得到莫洛托夫的证实,他说斯大林一度十分慌乱,请他发表告人民书,遭到拒绝;请他领导最高统帅部,也不接受。莫洛托夫说的这两点看来都与史实相符。其一,在那种情况下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应该发表的告人民书,始终没有发表。其二,德国入侵第二天苏联就成立了最高统帅部,通常称“大本营”。那是一个古斯拉夫词,本意“营帐”。斯大林虽然是7名成员之一,却没有担起主席的重任,把那个任务交给了国防部长铁木辛哥。另外5名成员是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布琼尼、总参谋长朱可夫和海军司令员尼古拉·库兹涅佐夫(1903—1974)。几天后斯大林才恢复常态,7月10日改组“大本营”,以沙波什尼科夫取代库兹涅佐夫,自己担任主席,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最高统帅。

6月22日当天苏联即把列宁格勒军区改建为北方方面军,波罗的海特别军区改建为西北方面军,白俄罗斯军区改建为西方方面军,基辅军区改建为西南方面军,敖德萨军区改建为南方方面军。国防部长铁木辛哥还发布命令,要求苏联武装力量发起全面反攻。总参谋长朱可夫也发布有名的国防人民委员部第3号命令,要求西方方面军包围并歼灭波兰东北部苏瓦乌基附近的敌人,6月26日晚之前夺回该地;要求西南方面军包围并歼灭沃洛基米尔-沃林斯基和布罗迪方向(位于乌克兰西北部)的敌人,6月24日晚之前攻占波兰东部重要城市卢布林。当晚朱可夫就乘飞机赶往西南方面军司令部,以保证这些命令得到执行,与他同行的有此前担任联共(布)乌克兰领导人的赫鲁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