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西线无战事”:欧洲第二战场始末(第2/14页)

第一,皇家空军将加强对德国西部和法国北部的轰炸;

第二,派遣部分皇家海军舰队到摩尔曼斯克和佩特萨莫(摩尔曼斯克州最西北的一个区)地区参加对德海上作战;

第三,英军将在法国北部沿岸地区进行“大规模袭击”,哪怕只暂时占领勒阿弗尔、瑟堡等重要战略据点也是好的。

这是首次提到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那不是苏联,而是英国主动提出来的。

随后,克里普斯返回莫斯科,6月29日会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告诉他英国政府已经决定给苏联一切可能的援助,并且说到英国打算在法国实施登陆的事。和克里普斯一起到莫斯科的军事代表团也向苏联保证,英国将以一切可能的办法援助苏联,他们此行的任务就是了解苏联战场的详细情况。

然而,从1941年6月27日提出到1944年6月6日“兑现”,过去了几乎整整三年时间,欧洲“第二战场”迟迟没有开辟。

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第一天,被炸毁在机场上的苏眹空军飞机

最初几天的战事似乎证明英国人以及整个外界对红军抵抗能力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们很快就会被打败,沦为第二个波兰或者第二个法国。斯大林不大可能步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Włady sław Eugeniusz Sikorski,1881—1943)后尘到第三国组织流亡政府,因为很难有哪个国家愿意接纳他,而他会不会像亨利·贝当(Henri Philippe Pétain,1856—1951)那样投降,出现维希政权的“俄罗斯版”。俄罗斯丰富的矿产资源、粮食、木材(那时制造飞机还需大量使用木材),还有与西欧相比廉价得多的劳动力,都将为纳粹所用,后果将比法国投降更为严重。

行动第一天,德国空军报告说击毁苏联空军飞机1,489架,德军只损失35架。苏联空军显然毫无准备,绝大多数飞机是在机场上被炸毁的。但戈林对这个数字仍不满意,下令复查。出动侦察机对苏联机场拍照取证,仔细核查飞机残骸以后,证明那个数字确实是保守了,被炸毁的苏联飞机实际上在2,000架以上。战争头三天,德国报告说总共击毁3,100架苏联空军飞机。然而这个数字也还不对,根据后来苏联方面的材料,实际上是3,922架。德国完全掌握了制空权。

地面部队的进展同样顺利。德军北集群赫普纳指挥的第4坦克集团军第一天就越过尼曼河前进了80公里。第一周结束时,德军面对的苏军装甲部队已大部被歼,德军随即跨过道加瓦河(拉脱维亚语Daugava,俄语称Западная Двинá,西德维纳河),到达列宁格勒攻击距离之内。只是由于步兵跟不上,希特勒才命令装甲部队暂时停止前进。不过这也给了苏联红军喘息的机会,使他们得以重新集结,部署力量。

德军中央集群两个坦克集团军分别突破苏军战线,到27日,5天时间便推进了320公里,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会师,把苏军西方方面军大部分兵力包围在明斯克与比亚韦斯托克(Białystok,波兰东北部最大城市)之间。到6月29日,苏军损失超过40万人,其中战死约5万人,被俘29万人,受伤7万余人。西方方面军司令员德米特里·巴甫洛夫大将(1897—1941)随即被解除职务并被逮捕,7月22日被处决。和他同样命运的还有西方方面军绝大多数高级军官,包括参谋长和通信兵、炮兵、航空兵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第4集团军司令员和第14机械化军军长。他们的家属则根据内务人民委员部第486号命令被判为叛国者,驱逐出境。这些人直到1956年才获得平反。

德军南集群同样让苏军遭受重大损失,完全处于被动。7月10日,红军老元帅谢苗·布琼尼(1883-1973)被任命为西南方向总指挥,统一指挥米哈伊尔·基尔波诺斯(1892—1941)领导的西南方面军和伊凡·图列涅夫(1892—1978)领导的南方方面军,总兵力达150万人。这时的布琼尼58岁,年纪还不算老,但他的军事思想已经“老”了。尽管乌克兰是他内战期间纵横驰骋的旧地,十分熟悉,有“地利”之便,但面对德军坦克和飞机,骑兵却已经威风不再。两个月后(9月13日)斯大林不得不免去他的职务。

图列涅夫是“二战”开始以后(1940年6月)苏联红军第一批获授大将军衔的三个人之一,另外两人是格奧尔基·朱可夫和基里尔·梅列茨科夫。他指挥的南方方面军是在6月25日才由原来莫斯科军区和敖德萨军区的一些部队组建起来的,8月29日图列涅夫身负重伤,不得不由德米特里,利亚贝舍夫中将(1894—1985)接替。9月20日基尔波诺斯率部突围时被流弹击中身亡,成为“二战”苏军第一个阵亡的上将。同日阵亡的还有他的军事委员米哈伊尔,布尔米斯坚科(1902—1941)、参谋长瓦西里·图皮科夫(1901—1941)和其他多名高级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