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洋两岸(第24/34页)

他从小熟悉的底特律河,混浊而肮脏。现在倒映着一河和平的灯火,令人迷醉。由于空气中大量的烟尘,黄色的灯光变得模糊,混成一片。他知道灯光下有他熟悉的流水线,熟悉的机床,熟悉的零件和熟悉的伙伴。怎么那么多人当兵,还有更多的人留在国内?在国外一年多了,美国的一切变得陌生起来。他们拼命流血,就是为这一切作战吗?

他回到生活中。多好的一家人。生活有趣、美好。他想起打完了仗,自己重新回到生产线上,或者去上大学,娶个巴巴拉式的老婆,然后把母亲接来……他忘掉了他打算戴的上校肩章。

夜呀!一个迷人的暖融融的美国和平之夜!

6

时间和空间的巨大反差几乎叫惠特尼上校透不过气来。

四十八小时前,他还在珍珠港,满目是伤残的军人和狰狞的武器,满耳是空袭警报声、火炮试射的出口声和军人粗鲁的呵斥。现在,他却坐在一家华丽的剧院里看一出歌舞剧。他的周围坐满了显贵。贵妇人的绫罗绸缎和钻石首饰在昏暗的包厢里熠熠发光。富商巨贾、政府显要、金融巨子、艺术界和新闻界名流多得使人吃惊,仿佛美国的精英都坐到这座一千个座位的剧场中来了。

他从夏威夷乘飞机到达西海岸,先在旧金山落脚,受到金上将的接见。欧内斯特·金的接见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刑罚。老头子训起部下来丝毫不留情面。惠特尼捏了把汗。还算好,金上将详细地询问了塔拉瓦登陆时的情景,日军的战斗力和工事,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困难。金说他已经看了特纳和霍兰德·史密斯的报告,尤其是特纳的报告,写得象海军战争学院的研究生论文,相当学究气。他想听听第一线作战军官的感受。进攻马绍尔群岛的“燧发枪”战役立刻就要展开,必须汲取塔拉瓦的教训。

接见结束前,金向惠特尼祝贺:由于他在贝蒂欧的出色指挥,他已被提升为海军陆战队的上校了。

惠特尼接着飞往华盛顿。据说有更大的人物等着见他。由于大人物日程排得满,他不得不等上一天。他给华盛顿州西雅图的父亲打了电话,也给凯尔索镇的母亲打了电话。电话中他同儿子戴维交谈,甚至平等地商量了继母的问题。

总统终于腾出空来,为惠特尼安排了一次接见。罗斯福的确象照片上那样,安祥、睿智、机警,有一股伟人的魅力。他在总统竞选时曾见过罗斯福一面,因为太远,没能看清。罗斯福迷人地微笑着,握握惠特尼的手。总统先不谈战争,扯了一通日本民族的宗教和信仰。他对日本军人的顽固死战很伤脑筋。后来话题转到了太平洋战场,他说他预计到美国的巨大伤亡,早在德黑兰会议上就建议斯大林对日作战。俄国首脑一口应承。斯大林对日俄战争中俄国在远东丧失的利益耿耿于怀。

总统也问到了塔拉瓦。他得知惠特尼在所罗门打过仗以后,又问了那里的情形。显然,总统很了解全球战况,对具体的时间、地点、部队番号和指挥官名字也记得极准确。总有一天,“罗斯福式的记忆”会成为一句成语。

总统的影子,他的智囊哈里·霍普金斯不在。霍普金斯的胃病又犯了,住进了海军医院。霍普金斯一直同病魔搏斗,从一九四一年起,每个月医生预言他只有几周阳寿,然而他总是重新挺起来。有人说他是一团烈火,还有人说他是飘摇不定的火。德黑兰会议耗光了他的热能,他的亮光又黯淡下来。

总统失去霍普金斯作陪,不免形单影只。他又问了越岛作战问题,航空母舰特混编队问题,这方面他显示了惊人的海军知识。惠特尼讲了两栖登陆中火力的因素、通讯和协调的重要性和复杂的后勤问题。总统开始走神。他从德黑兰回来之后,有一种巨大的惯性迫使他去考虑全球性的问题:南欧的问题、霸王—海王作战的问题、支援俄国人的问题、中国的问题。他有越来越强烈的使命感和历史感,仿佛他已经知道自己生命的短暂和有限,必须把全世界的事情办完。一个海军陆战队上校在他的棋盘中毕竟是一名小卒。

他伸出长长的手臂,微笑着又握了握惠特尼上校的手:“谢谢您,使我了解了太平洋上的许多事情,查尔斯上校,以后保持联系。”

接下去,惠特尼又见到了马歇尔上将。马歇尔在五角大楼接见他。五角大楼建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镇的一片沼泽和垃圾城里。一定是“伟大的”马歇尔将军想出的主意,把陆军、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备队的总部拼到一座一环套一环的正五边形建筑里。惠特尼一直在海外,从未进过国防部。刚进去,只见里面走廊连着走廊,房间套着房间,四通八达,曲折迷离,形若迷宫。给他领路的一个红脸少尉告诉他,这里有十五英里走廊,二百八十间厕所,七千七百四十八扇窗户和八万五千个电灯头。五角大楼中央是空心的,有一座十五英亩的花园,工作累了,可以在花草树荫间休息。但自从它建成交付使用以来,一直很少有人去,每个人都非常地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