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第4/4页)

“五千人”的运作

作为促使雅典城与舰队这两个阵营和解的第一步,“五千人”投票决定召回亚西比德和陪伴他的那群流亡者。塞拉门尼斯和其他温和派一直想让亚西比德回到雅典,并利用他无与伦比的外交和军事才干。作为雅典的敌人,亚西比德险些给它带来毁灭;如今得以回归,他也许能力挽狂澜。亚西比德接到召回令之后的行动表明,这道法令既没有申明他无罪,也没有完全赦免他。法令确认了舰队官兵选举亚西比德为将军的决定,所以一定废止了他作为不法之徒的旧身份,解除了缉拿和惩罚他的威胁。然而,法令可能让他处于前415年秋季的境地,即遭到指控但未受审:他必须返回雅典,才能获得完全赦免和恢复地位。尽管他的主要政敌要么死了,要么失势,他却没有像一个完全洗脱了罪名、不再受到任何威胁的人那样,立刻返回雅典并接受群众的欢迎;他又等了将近四年,直到前407年夏季才返回雅典。普鲁塔克解释道:“他觉得自己不应当两手空空、没有任何成绩,仅凭群众的虔诚和恩德而回国,应当要带着光荣归来。”(Alcibiades 27.1)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他之所以迟迟不回国,是因为害怕遭到起诉。

新政权远远谈不上稳固。尽管一些极端寡头派立刻逃离了城市,城内局势依然不稳定,很多极端寡头派分子选择了留在城内,甚至希望重新夺权。温和派必须谨慎行事,因为尽管他们在推翻“四百人”的行动中起了领导作用,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是“四百人”成员。他们不仅需要防备极端派恢复寡头统治或出卖国家,还必须与他们的前“四百人”同僚划清界限。但是,温和派最初的官方举措之一却很奇怪:公民大会对已经死去的普律尼科司颁布了一道法令,指控他叛国。被定罪之后,他的遗骸被从地下挖掘出来,运到阿提卡边界之外;他的住宅被摧毁,财产被充公,对他的判决和惩罚被刻在青铜碑上。这道法令之所以攻击一个树敌甚多但已经死去、不会再惹麻烦的人,显然是要试试水,了解民意。即便如此,阿里斯塔库斯和亚利西克利斯都有为普律尼科司辩护,说明这两个极端分子仍然感到很安全,能够为其同党辩护。

在这个试水的控诉成功之后,温和派开始攻击在世的极端派。派桑德在遭到审判之前逃走了,但三位寡头派领导人——阿耳刻普托勒摩斯、奥诺麦克利斯和安提丰——遭到了起诉,被指控为勾结斯巴达人“危害国家”。之后奥诺麦克利斯逃之夭夭,但阿耳刻普托勒摩斯和安提丰却留下为自己辩护;因为“四百人”的一位成员波利斯特拉仅仅被处以罚金,已经获释,另外很多人也被无罪释放。但阿耳刻普托勒摩斯和安提丰被判死刑,身败名裂,死后也遭到了普律尼科司那样的羞辱处置。他们遭到的判决和处罚被刻在青铜碑上,碑则竖立在普律尼科司的青铜碑附近;他们的宅邸也树立了石碑,上面写着:“两个卖国贼阿耳刻普托勒摩斯和安提丰的土地。”(Plutarch,Moralia 834A)

阿耳刻普托勒摩斯和安提丰的命运一定促使剩下的极端派分子逃亡,于是国家被内奸出卖的威胁消除了。这两人的处决或许为温和派赢得了公众支持,并增强了自信心。泰摩卡里斯保留了他的海军指挥权,塞拉门尼斯则胸有成竹地驶往赫勒斯滂海峡,与色拉西布洛斯和亚西比德会合。温和派现在可以将注意力转向如何打赢战争了。

  1. 埃雷特里亚是优卑亚岛上的一个城镇。 ​​​​​​​​​

  2. 哈尔基斯是优卑亚岛的首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