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第3/4页)

雅典人在此次失败后比西西里岛灾难之后更加惊慌失措。他们囊中羞涩,船只不多,并且丧失了通往城墙之外阿提卡的道路,一直作为被占领土替代品的优卑亚岛也丢失了。城市内部分歧严重,随时可能被内奸出卖。内战一触即发,萨摩斯岛的雅典舰队可能进攻城市。民众最害怕的是,伯罗奔尼撒人会回来进攻比雷埃夫斯,那里缺少足够强大的舰队的保护。修昔底德相信,斯巴达人可以封锁或攻打比雷埃夫斯港,促使萨摩斯岛的雅典舰队回来救援亲属和城市,于是从赫勒斯滂海峡到优卑亚岛的所有附庸国就会全都丢失。按照他的说法,斯巴达人是“所有民族中雅典人打起来最方便的一个”(8.96.5),因为斯巴达人此次和之前许多次一样,白白丧失了良机。

不过后来的事件表明,即便伯罗奔尼撒人这一次更大胆地行动,也未必有好果子吃。斯巴达攻击的威胁并没有在雅典城引发内战,而是导致了“四百人”的垮台和雅典在温和派的领导下团结起来;斯巴达若是发动了进攻,恐怕只会加快这个进程。在外部,斯巴达人若是封锁或攻打比雷埃夫斯,一定会招致萨摩斯岛雅典舰队的进攻,那么阿吉山德里达斯麾下数量较少的舰队很可能会被歼灭,进而让雅典的附庸国不敢叛变。结果必然是在色拉西布洛斯等温和派的指挥下,雅典舰队合兵一处;雅典则由塞拉门尼斯和阿里斯托克拉特斯等温和派领导。新统一的雅典之后便可以寻求与伯罗奔尼撒舰队决战,并大有希望击败敌人、收复失地。因此,斯巴达人有理由不去冒险攻击雅典的港口。

“四百人”垮台

雅典人当然不知道前景究竟如何,于是采取了必要的行动来自卫。他们为20艘战船配备了人员,以便尽可能地保卫港口;然后在普尼克斯山上开会,这是民主制下召开公民大会的常规地点。这传达了一个明确的讯息,即寡头统治已经结束了。他们正式罢免了“四百人”,“将国家大事交给‘五千人’”(8.97.1),并禁止向任何公职人员发放薪水。

这实际上是批准了温和派的计划,因为舰队主力(桨手主要是下层阶级的人)仍在萨摩斯岛,参会的大部分人是重步兵阶级,他们投票赞同这个举措,并对此感到十分满意。有些人认可这样的政体,也有些人认为它是恢复完全民主制的一个步骤,因此对其表示支持。温和派领导人的警觉和勇敢挽救了城市,使之免遭出卖和内战,并阻止了倒向寡头统治的运动。塞拉门尼斯和阿里斯托克拉特斯凭借在此次危机中的行动,或许比萨摩斯岛上那位魅力十足的变节者更有资格享受这样的赞誉:他们“对国家的价值超过其他任何人”(8.86.4)。

“五千人”政体

新政权统治下,在公民大会投票、担任陪审员和担任公职的权力仅限于重步兵阶层及以上的人享有。权力中心由“四百人”议事会变为公民大会,但这个大会实际上有多大呢?“五千人”实际上只具有象征意义,不是具体的数字,因为它包括了所有能够自费配备重步兵武器装备或在骑兵部队服役的人。前411年9月,这个数字可能高达一万人。

另外还有一个议事会,大约有五百名成员,他们可能是由选举产生的,而不是被任命的,其权力比旧时民主制议事会要大。在其他方面,新政体似乎和旧时的民主制一模一样。法庭系统似乎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运作,尽管现在的陪审团不包括下层阶级成员。总的来讲,除了阶级限制之外,“五千人”政府与之前的民主制非常相似。

最后,“五千人”政府维持了不到十个月,就和平地被完全民主制取代,因为“人民迅速从‘五千人’手里夺走了国家控制权”(Aristotle,Constitution of the Athenians 34.1)。虽然“五千人”政体的延续时间不长,但修昔底德将其描述为“精英的少数与广大群众的温和混合”(8.97.2),并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好的雅典政府。亚里士多德指出,雅典人“当时似乎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因为战争还在继续,国家被那些手执兵器的人掌控”(Consititution of the Athenians 33.2)。

新政体的主要缺陷是它拒绝赋予下层阶级(他们是舰队的主力)常规的公民权利,而在以海战为主要形式的战争时期,这样的举措必然使政府遭到强有力的挑战。要想成功,新近掌握政权的温和派必须将城内的重步兵、骑兵和更重要的萨摩斯岛舰队团结起来;一旦他们这样做了,桨手坚持要求恢复其完整公民权利就只是个时间问题。因此,温和派面对着一个两难处境:他们的未来和城邦的未来均取决于各阶层的团结,而这种团结必然使他们赞许的政体走向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