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第2/4页)

阿里斯托克拉特斯指挥着比雷埃夫斯的一个重步兵团,他立刻逮捕了亚利西克利斯——“寡头派的一位将军,与俱乐部成员特别亲近”(8.92.4)。一位温和派下令铲除一名极端派将军,这受到了重步兵部队的欢迎。重步兵是武装部队的核心,如果极端派想要执行卖国求荣的计划,就必须先控制重步兵。当起义的消息传到雅典时,“四百人”正在议事会大厅内开会。极端派迅速反对显而易见的嫌疑犯塞拉门尼斯。但他做出了令他们吃惊的事情,提议愿意参加援救亚利西克利斯的行动。极端派大吃一惊,不清楚塞拉门尼斯在此事中扮演的角色,也不愿意在关键时刻撕破脸皮,于是接受了他的提议,允许他带走了一位与他观点相同的将军。极端派能够采取的唯一反制措施就是,派遣极端派分子阿里斯塔库斯作为第三位将军陪同他们。

一支军队从雅典出发,去应对比雷埃夫斯的另一支军队,内战似乎是不可避免了。但比雷埃夫斯的军队指挥官是温和派,而从雅典出发的三名将军中有两名也是温和派,所以随后出现的不是一场决定性战役,而是一场滑稽表演。阿里斯塔库斯愤怒地要求重步兵奋力作战时,塞拉门尼斯假装训斥这些士兵。大多数重步兵犹豫地问塞拉门尼斯:“正在建造的防御工事是对我们有利,还是应当被拆毁?”他答道,如果他们觉得最好把它拆掉,他就同意他们的意见。重步兵们立刻开始拆除防御工事,呼喊着:“谁想要‘五千人’统治,不要‘四百人’,就来拆吧!”(8.92.10-11)

怂恿肯定是温和派计划的一部分,这是对“群众”的呼唤,鼓舞他们拆毁防御工事、挫败极端派向斯巴达人出卖城市的阴谋;也是向“群众”保证,新政权将依法治理国家。呼喊口号的士兵们若是有时间思考,或许会更希望直接恢复完全的民主制;但在塞拉门尼斯及其同僚的领导下,他们满足于推翻“四百人”的寡头统治,阻止极端派叛国投敌。

领导此次活动的温和派领导人不希望发生内战,所以他们的目标是迫使极端派屈服,而不是交战。次日,在军队彻底拆毁了防御工事并释放亚利西克利斯之后,他们便向雅典开进,但在一个操练场停了下来。“四百人”派的代表到达这里,与他们会面。这些代表承诺公布“五千人”名单,并允许以它决定的任何方式从“五千人”中选拔“四百人”议事会成员。代表们敦促士兵保持冷静,不要危害国家和人民,并说服他们在某个指定日子在狄俄倪索斯剧场举行一次公民大会,以讨论恢复和平的问题。

至少极端派对这个建议不是诚心实意的,因为他们相信“让这么多人参与政府事务,就等于是民主制了”(8.92.11)。他们的目标是争取时间,等待斯巴达人来救他们。几天后,消息传来,斯巴达舰队正向萨拉米斯岛前进,打算进入比雷埃夫斯的防御工事,却不知道这些工事已经被拆毁了。斯巴达人的此次远征可能是和雅典寡头派串通好的计划的一部分,目标是在比雷埃夫斯登陆:如果他们发现爱提奥尼亚落在友好人士手中,就能夺取港口或封锁其入口,用饥饿迫使雅典人屈服。如果幸运的话,他们抵达时雅典人说不定正陷入内战、港口无人把守。如果敌对势力控制着爱提奥尼亚,斯巴达人总可以撤退,驶往优卑亚岛。

由于爱提奥尼亚的防御工事已经被毁,斯巴达人的处境很棘手。在得知敌人舰队逼近后,雅典人奔去保卫港口。斯巴达指挥官阿吉山德里达斯和他的42艘战船从雅典城旁经过,南下去往苏尼昂,进而驶向优卑亚岛。在温和派与民众的努力下,雅典得救了。

优卑亚岛受到威胁

对困守雅典城、比雷埃夫斯和两地之间长墙封闭区域的人们来说,优卑亚岛“至关重要”,于是雅典人临时拼凑了一支舰队,令其在泰摩卡里斯(一位温和派将军)的指挥下匆匆去保护防御薄弱的优卑亚岛。在7英里之外、海峡对岸的奥罗浦斯,阿吉山德里达斯的舰队拥有42艘战船,雅典人只有36艘。此外,阿吉山德里达斯的船员更有经验,事先演练过作战计划,并且得到了埃雷特里亚人的支持。他们战略的一部分是在登陆之后剥夺雅典人的一个市场,迫使雅典人分散开,到内陆腹地去寻找粮食。当雅典人果然这么做的时候,埃雷特里亚人发出了讯号,阿吉山德里达斯开始发动进攻。雅典人不得不逃回他们的船只,立刻起航,因为没有时间整装列队,所以很快被驱赶回岸边。优卑亚人杀死了许多逃命的雅典人,但有些人逃到了哈尔基斯的安全地带,也有一些人逃到了优卑亚岛上的雅典要塞。雅典人最终损失了22艘战船及其船员,伯罗奔尼撒人建造了胜利纪念碑。除了优卑亚岛北端的希斯提亚之外,全岛都加入了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