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4/4页)

但只要仔细审视一番,我们就可以发现,现代人的上述理论都是站不住脚的,而古人的抱怨也仅仅是借口而已。对墨伽拉实施禁运的真正目的是稍稍加大外交压力,确保曾在琉基姆尼和西波塔两场海战中支持科林斯的墨伽拉受到惩罚,从而防止科林斯的盟邦加入冲突。科林斯人要想取胜,就必须说服其他伯罗奔尼撒联盟国家,尤其是斯巴达,站到他们那边。在伯罗奔尼撒联盟的大多数成员国都反对战争的时候,墨伽拉出兵援助科林斯,并参加了琉基姆尼和西波塔海战,这既让雅典恼怒,也违抗了斯巴达的意愿。假以时日,这些国家有可能会与科林斯人联手,在另一场冲突中对抗雅典;如果有足够多的盟邦走了这一步,斯巴达人就再也不能袖手旁观,否则他们在联盟中的领导地位和自身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这一次,雅典人的行动仍然算得上中间道路。如果他们不采取任何行动,就可能鼓励墨伽拉和其他国家去帮助科林斯。如果武力进攻墨伽拉,就违背了和约,会促使斯巴达向雅典开战。相比之下,禁运不会让墨伽拉屈服,也不会造成严重损害。禁运会给大多数墨伽拉人造成一些不便,并对那些通过与雅典及其殖民帝国做生意而发财的人——其中肯定有一些就是统治墨伽拉的寡头议事会的成员——造成损害。这种惩罚也许能说服墨伽拉,将来不要再来瞎搅和;同时对其他的贸易国发出警告:即便在和平时期,雅典也可以对其施加报复。

但对墨伽拉实施禁运也是有风险的。墨伽拉人肯定会向斯巴达人抱怨,斯巴达人或许会援助他们。不过,斯巴达人也可能拒绝援助他们,因为禁运并没有违反和约(和约里不曾提到贸易或经济关系)。另外,伯里克利与斯巴达目前的唯一一位国王阿希达穆斯二世有私交(另一位国王普雷斯托阿纳克斯于前445年被流放)。伯里克利知道,阿希达穆斯二世是主和派。伯里克利希望,斯巴达领导人能够理解他的和平用意与禁运的有限目标,并帮助其他斯巴达人理解这些。伯里克利对阿希达穆斯二世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他低估了自雅典与克基拉结盟以来的一系列事件在一些斯巴达人胸中激起的怒火。

  1. 埃比达姆诺斯城(Epidamnus),即今天阿尔巴尼亚的城市都拉斯(Durrёs)。罗马人称之为狄拉奇乌姆(Dyrrachium),恺撒曾在此大战庞培。中世纪长期被威尼斯人控制,意大利语称之为杜拉佐(Durazzo)。 ​​​​​​​​​

  2. 伊利里亚地区位于今巴尔干半岛西部、亚得里亚海东岸。大约包括今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和阿尔巴尼亚等地。此时期的伊利里亚人不属于希腊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