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4页)

事实上,赶到的雅典战船仅有20艘,是几天前被派来增援之前的10艘战船的。普鲁塔克告诉我们,第一批10艘战船起航后,伯里克利的政敌批评了他的计划:“他派去10艘战船,对克基拉人没有多少帮助,但给了敌人极大的口实。”(Pericles 29.3)此种策略能够取得的最好结果也只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妥协。但战争之神是变幻莫测的,勇敢往往能够取得比理智预测的更好的结果。谁能预想到,第二批20艘战船在海上航行了几天之后,并且与处在克基拉外海的舰队没有任何通信联系,竟能恰好在千钧一发之际赶到,挽救了克基拉,使其免于被科林斯征服?次日,在得到30艘完好无损的雅典战船的支援后,克基拉人向敌人发起挑战,但科林斯人不肯迎战,因为他们害怕雅典人会将第一天的小规模交锋视为针对科林斯战争的开端,并抓住这个机会摧毁科林斯舰队。而雅典人也放任科林斯舰队驶离。双方都小心地避免承担破坏和约的责任。科林斯意识到,若是没有斯巴达及其盟邦的支持,它是打不赢雅典的。但是,斯巴达人已经努力使科林斯保持克制,因此如果科林斯人被指责为破坏和约的罪魁祸首,就不能指望得到斯巴达人的支持了。而且,雅典也小心地避免给斯巴达一个参战的借口。

在作战层面,雅典人的努力取得了成功:克基拉及其舰队得以挽救。但在战略层面,“最低限度威慑”政策失败了,因为雅典人的到来并没有威慑住科林斯人,令其不敢作战,雅典人的干预也未能消灭科林斯人的战斗力。科林斯人倍感挫折,甚至更加恼火,现在下定决心要把斯巴达人及其盟邦拖进战争,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向敌人报仇雪恨。

波提狄亚

雅典人现在认识到他们必须备战,至少要与科林斯对抗。与此同时,他们继续努力避免将伯罗奔尼撒联盟卷进来。在西波塔战役之前,雅典人就已经中止了他们宏大的建筑工程,以节约财力,为战争做准备。西波塔战役之后,他们开始采取行动,巩固自己在希腊西北部、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的据点。次年冬天,他们向爱琴海北部的城市波提狄亚(见地图9)发出了最后通牒。波提狄亚是雅典同盟的成员,但同时也是科林斯的殖民地,并且与其母邦的关系十分紧密。雅典人知道科林斯人在准备复仇,因此担心科林斯人与敌视雅典的马其顿国王联手,并在波提狄亚掀起叛乱(马其顿领土距离波提狄亚不远)。叛乱的火焰可能从波提狄亚蔓延到其他国家,并在雅典帝国内部造成严重问题。

波提狄亚并未做出任何具体的挑衅行为,雅典人却命令波提狄亚人拆毁其面向大海的城墙,送走科林斯每年派来的行政长官,并向雅典交出一定数量的人质。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消除科林斯对波提狄亚的影响,并使其处于雅典控制之下。这一次,我们仍然应当将雅典的策略理解为对严重问题的外交回应,是两难之间的温和解决方案。如果雅典对波提狄亚坐视不管,它可能叛变;而如果派遣军队去控制波提狄亚,虽然能让雅典牢牢掌控它,却可能激怒伯罗奔尼撒联盟。然而,雅典的最后通牒作为一种温和的解决方案,向波提狄亚的潜在叛乱者发出了强有力的讯息,并且仍然属于帝国内部的管理,是《三十年和约》明确允许的。

不足为奇的是,波提狄亚人拒绝了雅典的要求。辩论持续了整个冬天,最后雅典人命令一支此前被派往马其顿的远征军的指挥官“从波提狄亚人那里强行扣押人质、拆除其城墙,并对附近的其他城市予以严密监视,以防其兴风作浪”(1.57.6)。雅典人的疑心被证明是很有道理的。波提狄亚人在科林斯人的支持下,已经秘密地请求斯巴达援助他们的叛乱。斯巴达监察官的回复是,假如波提狄亚人发动叛乱,斯巴达将入侵阿提卡,以示支持。斯巴达的政策为何发生了这番逆转?

墨伽拉禁运

在前433〜前432年冬季(具体时间与雅典向波提狄亚发出最后通牒接近,但无法确定是在它之前还是之后),雅典人颁布了一项命令,禁止墨伽拉人使用雅典帝国的港口和雅典的阿哥拉。现代世界有时用经济禁运作为外交武器,这是除了战争之外的一种强制手段。但在古代世界,之前的和平时期里还不曾有过贸易禁运。

这肯定也是伯里克利的发明,因为当时的人们责怪这道禁令导致了战争爆发,并怪罪发布禁令的伯里克利,尽管他一直到最后都固执地为禁令辩护,即便在似乎战争与和平完全取决于禁令的时候也不嘴软。雅典领导人为什么要实施禁运?他和大多数雅典公民为什么又批准并坚持禁运?学者们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经济上的帝国主义行为,或者是旨在刻意挑起战争;或者是向伯罗奔尼撒联盟示威,激怒斯巴达人,促使其违反和约;或者它甚至是战争的第一场行动。雅典官方对禁运的解释是,墨伽拉人耕种了雅典人认为的神圣土地,侵犯了两国边境,并且藏匿逃亡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