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转变态度(第5/7页)

德军最高领导层认为在戈尔利采和塔尔努夫之间发动攻势大获凯旋,但这个结论也引发进一步的争论。法金汉希望马肯森的部队抵达圣河后便停止,但是康拉德说服马肯森继续前进。康拉德一听说意大利宣战的消息,马上要求对意大利北部平原发动攻击。法金汉想要征服塞尔维亚——德国非常需要一条从巴尔干到土耳其的陆路通道。6月3日,包括德皇在内的所有德军主要人物都在德军总部开会。法金汉警告英军的援兵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抵达欧洲大陆,他说如今是调遣4个师的兵力去西线的时候了。康拉德敦促大家考虑他的入侵意大利的计划,没有人严肃地考虑他的计划。鲁登道夫展示他的最新大计划:从北部出发(他指挥的地区)包围整个俄军。法金汉进行了争辩,他认为德军没有足够兵力完成如此大的军事行动。鲁登道夫说,任何规模较小的军事行动都不能有长久的战果——只能击退俄军,而不能消灭俄军的战争能力。

德皇再次选择不解决任何问题的中庸之策。马肯森部队将获得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增援(他俩一定会异常激愤)。获得增援的马肯森部队与奥匈的部队一起恢复戈尔利采和塔尔努夫的进攻。剩下的奥匈军队将向南挺进,不对意大利发动攻击,而是准备防御意大利的进攻。

两周后,马肯森采取行动,行动又是惊人的成功。德军在6月22日占领莱姆堡(Lemberg),接着跨越德涅斯特河(Dniester River),俄军后撤回到布格河(Bug River)。俄国人被彻底赶出加利西亚,放弃了自开战以来夺取的所有地盘,俄军很可能已经失去了防御能力。在遥远北面的库尔兰,鲁登道夫的牵制性行动开始威胁到俄国波罗的海的城市。俄国人感觉到库尔兰战役的危险,害怕德军有可能进一步威胁彼得堡。沙皇访问了大公爵尼古拉的总部,大公爵汇报了他的军队所遭受的所有灾难,悲恸欲绝。“可怜的尼古拉,是在我的私人房间里告诉我这些情况的,他哭泣起来,询问我是否想取代他,”沙皇给他妻子的信里写道,沙皇很有可能是在想让她不要对大公爵过于敌对,“他不断感谢我能来,因为这样他能获得我给予的支持。”莫斯科爆发暴乱。有德国人名字的房屋和企业被洗劫,并被摧毁,但愤怒不只限于德国人。红场出现大规模游行,暴乱的人群提出要求:废除沙皇、把德裔的沙皇皇后送入女修道院、吊死拉斯普廷。罗曼诺夫王朝分崩离析的过程开始了。

即使现在德国将军们也不能在战略上达成一致。东线的领导在6月底开了一次会。鲁登道夫带来了新的计划,新计划比上一次被拒绝的计划还要野心勃勃。这个计划是霍夫曼的构想,鲁登道夫与他手下的四位司令官整整争论了一夜,最后四位负责执行的司令官都同意了后,鲁登道夫才接受该计划。新计划要求北方的德军向东运动,切断关键铁路线,然后向南回转,包围波兰境内的俄军。被包围的俄军要么投降,要么被歼灭。这个计划赢得了鲁登道夫的心,他变得非常积极。他命令霍夫曼在北部总部等待德皇批准计划的电话。这个电话比预期的时间晚了几小时,狂怒的鲁登道夫在电话里告诉霍夫曼一个坏消息,法金汉再次拒绝了新计划,德皇支持提出的一个较保守的进攻计划。

法金汉没有提出新的作战计划,而是建议停战并与俄国人开始和谈。虽然德皇不愿讨论这个方案,但同意法金汉的一个说法。法金汉说:“俄国人能退回他们巨大的国土上,我们却不能永远在追歼他们。”于是出现一个折中方案,这个方案包含三路进攻,虽说不如鲁登道夫的计划宏大,但有一个大目标:迫使俄国人退出波兰。

俄国控制下的波兰,像一个朝南的楔子陷入东普鲁士和哈布斯堡之间,有三面暴露在外。7月12日,新战役开始,一个德国集团军从南面向华沙的东面进发,另一个集团军攻击华沙的西面,马肯森朝着卢布林(Lublin)和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Brest–Litovsk)向北移动。俄国驻波兰的司令官感到形势不妙,建议撤退,但是大公爵尼古拉不同意,他反对的理由非常类似当初他反对第三集团军撤退的理由。他的理由是政治的,而不是军事的。一些在彼得堡(为了擦除德意志精神的污垢,此时改名叫彼得格勒)的人害怕俄国失去波兰后将失去为获取君士坦丁堡的筹码,因而英国和法国有可能取得加里波利的胜利。他们也害怕意大利得势,如果俄国继续后退,而意大利打败奥匈帝国(很有希望),那么意大利将进入巴尔干。俄国人在波兰修建了强大的堡垒,花巨资更新了大炮,补充了足够的弹药和各种军需品,条件比其他战场要强许多;大公爵尼古拉坚信俄军能坚守,忽略了列日和纳慕尔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