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第3/6页)

在所有的公共建筑物内,将士们一定要像诸多私人房舍主人那样,用心地建造蓄水池,以便下雨时储备雨水。要知道,对被围困的城市居民来说,只要有一点点水就心满意足了。

十二、如果城市地处沿海地区,但是城市食盐短缺,那么守城将士一定要用盘子和其他器皿灌满海水。因为将它们放在太阳底下晾晒,海水会凝固成食盐。如果敌人不让守城将士靠近海边(这是经常发生的),那么还可以储备一些暴风雨时由海上推到岸边来的沙子,一旦城池被围,可以用淡水冲洗这些沙子,然后经过蒸发,它们也会变成盐块。

十三、如果下定决心攻打城池或者决定向工事发起冲击,那么这种惨烈的战斗对双方而言,危险性是相同的,不过,从流血的程度上看,进攻方会多一些。

执行突入城池内部的攻城部队一定要先布好阵地,然后把各种会造成恐怖场景的工程设备排列起来,力求一举攻破城池。这一定会让战场的气氛更加惊心动魄,真可以说是鼓声、号声、呼喊声齐鸣,杀声震天。

这个时候,如果守城的市民们因为围城者的声势浩大而恐惧,进而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斗争,那么敌人就可能会趁机将云梯推近城边,并最终攻入城内。但是,如果进攻方的第一次冲击被富有经验的守城将士挫败,那么守城方将士气大振。这时候,进攻方所制造的恐怖气氛便不会产生多大的作用,它只能依靠实力、各种技艺和指挥艺术获得最后的胜利。

十四、攻城开始,进攻方的龟背车、攻城槌、镰钩篙、带顶通道车、栅栏车、舟车、碉楼车等各种攻城用具都会朝着城池逼近。对于这些器械,我将逐一进行介绍,讲述它们各自的构造、用途以及击败它们的方法。

十五、龟背车是用长方木和木板制作而成的。为了避免被敌人放火,人们用生兽皮、山羊毛织的奇里乞亚地毯或一块一块缝制而成的盖布将它罩起来。在龟背车顶盖下面则放着镰钩篙。由于篙的一端扎有弯弯的铁钩,所以它又得名镰钩篙。它的作用是从墙里面把石头钩出来。有时候,篙头要包一层铁,如此它便成了攻城槌。

人们之所以称它为攻城槌或许是因为它有一个硬邦邦的“额头”,这个额头能够捣毁城墙,当然也有可能是它要依照大公羊的样子,先朝后退几步,然后以更加强大的力量和更快的速度向前撞击。

龟背车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它的形状尤其像真正的乌龟,一会儿将脑袋伸出来,一会儿却又缩了回去,活脱脱的一个乌龟头。它一会儿后退几步,一会儿又将攻城槌推向前去,更有力地去撞击城墙。

十六、古人所说的“攻城车”,跟现在士兵和蛮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卡乌齐”[2]一样。这种器械是用轻木料组合而成的,它宽8英尺、高7英尺、长16英尺。它的顶是用木板和双层树枝做成的,两侧则是用树条编就而成。这样,它就能够在遭到敌人的攻击时不至于被石块和矛穿透。为了不被敌人投射过来的燃烧物点着,它的外层则包裹着潮湿的、刚刚剥下来的兽皮,或者用破布片钉成的覆盖物。如果攻城车数量较多,它们便会排成队列逼近城池,而攻城的将士则在它们的掩护下,较为安全地靠近筑城工事,捣毁敌人城垣的墙基。

“活动挡箭牌”是一种和拱门类似的装备,由树枝编织而成,上面盖着奇里乞亚山羊皮毯或者一般的兽皮。它由3个不大的轮子滚动开进,其中两个轮子在前头(所谓的“车头部分”),一个轮子在中间。靠着这3个轮子,“活动挡箭牌”就能像大车一样朝任何方向转动。

攻城将士坐在上面逼近城墙,利用它来抵挡射箭、投石或掷矛,将守城者从胸墙赶走,力求获得有利的战机,架上云梯爬上城墙顶部。由于箭和矛都是从城垣上投射过来的,所以,可以对着城垣,用泥土、木头修筑土堤。

十七、所谓“舟车”,是一种体积较小的攻城器械。将士们在它的掩护下,可以摧毁守城者的坚固防御工事。此外,它也能用石头、木头和泥土填满壕沟,并将其夯实,为活动碉楼车贴近城垣开道。

十八、(活动)碉楼车是用树条和木板制作而成的。从外形上看,它像是一幢建筑物。为了避免敌人纵火焚烧如此庞大的攻城器械,人们在它的外面盖上一层生皮和由布片缀成的覆盖物。这种车车体很高,宽度很宽,一般情况下,宽度为30平方英尺,有时是40平方英尺,甚至50平方英尺[3]。

它的高度不但超过了城墙的高度,甚至还要比城墙上石砌的塔楼高。按照力学定律,车体下方要装上许多轮子,否则它是没法办法滚动前进的。如果说,攻城方拥有这样的碉楼车,那么这将对守城方形成直接的威胁。